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彭水:大力发展山地现代农业 积极构建乡村振兴示范

盛夏时节,在重庆市彭水县诸佛乡庙池村的产业园里,工人们不畏炎热,忙着采摘、管护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庙池村积极探索山地现代农业之路,立足生态优势,构建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导,中药材种植为补充,乡村旅游为延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了“一河隔两园,三水连六景”发展格局。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还探索出了一条“地里栽苗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的路子。


党建+产业发展

基层发展有了新路径


庙池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得到提质增效。

诸佛乡组织委员陈文超说:“庙池村通过合作社实现生产资源、订单价格、技术指导、管理管护、集中销售、资金分红‘六个统一’,逐步把全村的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真正实现了村富民强。”

庙池村根据专家对该村发展农业、养殖业条件的分析,发展起了15项特色产业,种植李子、桃子、梨子、葡萄等优质水果800余亩,栽植黄精、百部、天冬特色中药材1000余亩,栽种南瓜、丝瓜、冬瓜、苦瓜、黄瓜、辣椒、茄子等有机蔬菜1000余亩,在山坪塘里下放鱼苗数千尾。

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陈文祥介绍,现有228户农户以承包地入股成为股民,为了便于管理,合作社分成小组,由小组长带队从事生产,技术员具体指导并把控制质量,验收合格才进入市场。


“土专家”技术指导

农产品有了更高品质


庙池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在外发展较好的人员回村发展,培养了一批在村里群众口碑好、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农村党员,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建立了“乡土人才库”,让“土专家”和“田秀才”对产业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全部用的是农家肥和袋装的有机肥,不打农药,这样口感绝对要好一些。在技术方面也比较到位,如蜜本南瓜采用的是钢管架子,上面拉钢丝之后,用竹子搭建平衡架,这样吊瓜的光合作用可以达到95%以上,口感会比地瓜的口感好得多。”蔬菜种植技术员杨忠说。

庙池村一组村民万永兰在家务农多年,一直靠“土办法”种植农产品。如今她在产业园区务工,有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对黄瓜、丝瓜、南瓜、茄子、海椒等蔬菜的管理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每天务工收入80元,一天八个小时,一年能多两万多块钱收入,万永兰对现在的状况非常满意。


建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

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庙池村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是一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和仓储基地。集散中心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产业链,让农产品持续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延伸。

集散中心由合作社邀请重庆道地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同时,集散中心还积极与县职教中心联动,提供优质平台来让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在地教育。目前已有200多名学生参与到庙池建设中。

集散中心现有满足各种存储条件的冻库7个,可存储农产品1500吨,有净菜加工生产流水线2条,主要从事各类叶菜和根茎类蔬菜的加工,向县职教中心、县民族中学等学校及部分商场供应。集散中心目前已出产了114种不同规格的38种菜品。净菜日生产能力约30吨。

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集散中心还实行线上预订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进一步实现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变。中心平均每天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人次,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0000余元,实现了群众“就地进厂子”的愿望。(李绍标 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