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罗茂琳:美丽南龛,我的“家”

带着甜蜜温馨,穿越似水年华,细数夹杂着成长声音的脚步,努力搜索脑海中那份不曾遗忘的记忆,抚着新春的气息,去找寻那记忆深处的南龛.......

南龛,素有“文化灵山”之称,位于四川巴中城南腹心地带,幅员0.68平方公里,距离主城区5分钟车程,是巴城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后花园”;它拥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盛唐170多龛2700余尊摩崖造像和点线连接的飞霞阁、巴国阳春等仿古建筑群,历史文化与红色精神在这里交相辉映,宛如一颗镶嵌在巴山大地璀璨的“明珠”!



南龛,这一方山水之间,藏着怎样的美景?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吟诗作画,试图捕捉那瞬息万变的风华。每当晨曦初露,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般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而当夜幕降临时,星辰点点,月光如水,更是增添几分神秘与宁静。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位“游子”,每年回到巴中都一定要去南龛山转转、看看,因为这里承载有他们每个人太多的记忆和情怀.....

曾几何时,巴中有农历正月十六登高的习俗,这一天南龛山游人如织,仿佛整个巴城都为之欢腾。石窟、飞霞阁、游乐园、动物园、将帅碑林等场所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也吸引南来北往游客由衷赞叹,南龛山也因此成为巴中的一张文化“名片”和巴城市民的“精神家园”,一座精神栖息的文化之山,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



南龛石窟,依山开凿,气势雄浑,始凿于隋代,兴盛于唐,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经典杰作,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将帅碑林,位于南龛山顶,占地120多亩,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标志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陵园等巨幅组雕,共嵌碑2288块,镌刻红军英名8.5万名,内有1932名将士立单碑,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坐落在半山腰,占地13000余平米,建造的陈列大楼、红军石刻英烈园、观光廊榭等建筑面积3800余平米,展陈有当年红四方面军多幅栩栩如生的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和苏维埃政权辉煌史迹,外有邓小平亲笔题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金色大字,熠熠闪光。



“登一楼,览一城”。“飞霞阁”(又名“八角亭”),始建于1981年,位于南龛山顶,可以登楼一览巴城全景,乐享其中!记忆中的亭阁有六层、40多米高,楼层上有“祭塔”的各尊神佛塑像,以及“哈哈镜”,直让人开怀大笑、合不拢嘴。

孩童时,大人说要爬南龛坡,心里特别激动和兴奋,于是瞪着眼睛盼天明,急着要登南龛山,花5块钱就能走进动物世界,看娃娃鱼、狮子、老虎、孔雀,还能坐摩轮、骑电马、玩迷藏,再吃上一碗“酸辣粉”、一串“冰糖葫芦”,可谓玩游未尽,流连忘返。夕阳西下,依旧人气满满、生机一片!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92年来,巍巍南龛山,耸立着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巴河水,激荡着巴山儿女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激情。如今,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南龛山,不仅有秀美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留存于山间鲜明的“红色印记”,且接续不断地融入到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凝聚起巴中发展的磅礴力量,推进巴中式现代化建设。南龛,也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中轴景观线玻璃栈道、飞霞阁、红博馆等项目新竣落成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无数游客,收获无数“点赞”,山上人气、“烟火气”瞬间爆棚,欢声笑声喜闹声声声入耳,幸福快乐意满足。仅春节每天游客量达5万人次,整个山犹如一片沸腾的海洋,尽情地绽放她无限的魅力.....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南龛的故事仍在继续,她的美景与期待,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与向往,愿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南龛第二个发展“十年”崭新篇章!

南龛,美丽家园,我的家!(罗茂琳 巴中市南龛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