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福建武平:千年古镇焕“新生”,乡村振兴展风采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一村一规划、村村有特色的乡村振兴品牌,绘就了一幅“水秀林美村庄净,人和业兴思想新”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串点连线成片新画卷。

如今的中山镇,就像一颗镶嵌在闽西大地上的明珠,焕发出勃勃生机。千年古镇,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其独特的人文底蕴,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观,成为闽西这片红土地上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中山镇风光秀丽

 

千年古镇 历史悠久


中山镇,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西南部的绿水青山之间,地理位置优越,镇域面积广阔,全镇辖11个行政村,2万人口。土地总面积190.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8万亩,林地19万亩。

这座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设置汀州以来,历经宋、明、清多个朝代的洗礼,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变迁,尤其是作为当初武平县治所在地,其珍贵的历史遗迹犹存。


中山镇百家大院一角

 

据民国《武平县志》,明朝有三十五姓军籍调住武所。镇内曾聚居108姓氏居民,现仍有103姓,素有“小京城”之美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建造的迎恩门,比北京天安门还要早建二十六载。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脚踏双桥,两岸森林灯塔映照,沿城鱼儿跃,千户人家直入云霄”,古镇的夜景尽显壮丽辉煌。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漫步在古街,只见商铺错落有致,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百间店铺留存着昔日武所中山的商业繁荣景象。古老的城墙、泛着岁月光泽的青石板路以及挂满沧桑印记的楼匾,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长者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饱经风霜又热切期盼着新的发展机遇。

 

文旅融合 乡村和美


近年来,中山镇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项目+文化”、“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深挖古镇丰富的客家文化、百家姓文化、军家文化、骑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文化资源,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现代旅游项目中,成功实现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借助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5月2日上午,在中山镇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武平“百家大院”,只见众多游客徜徉在这些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建筑群内,沉浸式感受“百家”魅力。

据了解,“百家大院”首期22栋明清木结构建筑落成封顶,其中已有14栋古建筑于今年“五一”对外开放,供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这次来武平玩正好碰到‘百家大院’开园,感觉很幸运。我觉得这里的古建筑非常有特色,刚刚还看了中式的婚礼,感觉挺震撼,了解了这里的一些文化历史,觉得挺有意义,不枉此行。”来自广州的游客冯芷茵说。

武平“百家大院”项目是福建省重点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148亩,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修建安装103栋明清木结构古建筑,二、三期配套建设食、宿、游、养、研等产业。该项目紧紧围绕“住百家院”文旅融合、“溯百家姓”寻根谒祖、“祈百家福”圆中国梦等内容,以“康养+度假”为主题,打造成为一座可居住的博物馆;以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独特的“百姓镇”文化为内涵,打造成两岸“宗亲”“姓氏”“根亲”文化基层交流驿站;以“福”文化为主基调,挖掘和展陈中华福文化,打造为海峡两岸“共祈百家福,共圆中国梦”的祈福圣地。


百家大院内的民俗表演“下油锅”

 

此外,中山镇还独具匠心地从“乡愁”和“旅游”角度出发,针对各个村落的不同自然禀赋和文化特点,赋予它们各自独特的主题风格。

其中,太平村围绕“江”元素打造,阳民村则重点突出“竹”文化,龙济村则凭借“茶”与“果”产业发展,新城村则重现“古韵”;阳民村的“龙河竹漂”项目便是一例,该项目充分利用中山河畔“十里翠竹”的优美环境,开展包括手划船、水上自行车、竹筏漂流在内的亲水娱乐活动,并配套四季果园采摘、特色民宿及餐饮服务,构建起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自2021年5月试运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村社共建 抱团取暖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基础。近年来,中山镇创新性地组建了龙岩市首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联合社党总支,以“村社共建”的新模式,开启了“抱团取暖”的乡村振兴之路。

该镇通过搭建“红土初心·星光讲堂”平台,创办农村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学校,精心配置了12个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邀请本土“土专家”、“田秀才”进行集中授课和现场实操教学,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广泛传播给全体社员,引导他们掌握高效、高产、高品质的现代农业种植方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为了深度释放“资产变股本、农民变社员”改革效能,联合社党总支鼓励周边11个行政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经营、投资分红、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合作社运营管理,汇聚各方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如联合社与上峰、太平等5个行政村共建百香果果汁加工厂,年产量高达2750吨,产值突破4950万元,每年为共建村新增村财收入近10万元;阳民村则以集体所有的10亩杨柳陂鱼塘作资产入股,发展观光渔业,按照40%的分红比例,每年可为阳民村增收超过2万元。

此外,联合社还投入巨资改善共建村基础设施,硬化道路近3500米,整修灌溉水渠5条,新建灌溉水池9个,铺设供水管4850米,维修水轮泵3个,累计为共建村节省村财开支约60余万元。

据统计,截至当前,联合社党总支已成功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168期,进行了65次田间实地技术指导,培养了技术骨干和农民学员逾2万人次,直接或间接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

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总支书记刘星光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近年来,联合社紧密结合中山镇地域特色,携手各村共同发展黄金果、仙草等特色农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的振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向科技借力。近年来,联合社党总支创新采用“联合社党总支+村党支部+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与周边行政村合作建立了涵盖仙草、百香果、无花果等项目的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8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金百香果达到1600亩,带动4000多户农户从事仙草、盘菜、沙田柚、脐橙、淡水鱼、灵芝等多种农特产品的生产,实现了助农增收250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

 

土地整治 百姓开心


中山镇以坚决的决心和扎实的举措,深入推进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恢复,努力打造既有绿水青山又有优质良田的乡村振兴样板。

近年来,中山镇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立足镇情村情农情,循序渐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突出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建立健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共管机制,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确保辖区内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旧村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022年5月,中山镇太平村、新城村因遭受洪灾,导致大面积良田被淹。镇政府和武平县自然资源局中山自然资源所在现场核定灾毁耕地的基础上,发现其中有20余亩良田只需投入适量的机械就可以复垦,对此,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13万元用于修复灾毁耕地,经武平县自然资源局和县农业局实地验收,共修复耕地22亩。

在中山自然资源所,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2年中山镇耕地流出图斑整改任务面积90.65亩,实际完成整改面积91.8亩;2023年耕地流出图斑整改任务114.49亩,实际完成115.394亩。2023年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任务103.4亩,实际完成补划面积266.3亩。从而确保了辖区内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划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在此基础上,中山镇近年来还完成龙济、三联等8个村土地整治项目9个,新增耕地面积258.55亩。今年已完成县级踏勘论证项目5个,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76亩。

 

加强乡村治理 建设和美乡村


良好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山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托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独特生态优势,加大对黄溪河、中山河等水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改善乡村居住条件,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美丽乡村,形成了富有古镇韵味和客家风情的乡村建设典范。

治理优化,乡村美化。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中山镇强力推进“厕所革命”,通过“清洁家园”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等系列举措,对农村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解决公共区域卫生死角、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问题。2023年以来,全镇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948吨,清理村内水塘21口、沟渠289.7公里,淤泥109.54吨、畜禽养殖粪污106.1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净化了乡村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中山镇还自我加压,精益求精,积极开展“两治一拆”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2023年3月,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老城村及省级实绩突出村太平村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市级“两治一拆”验收。

中山镇党委书记赖东武表示,下一步,中山镇将全力推进环千鹭湖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新五朵金花”建设,构建跨村联建机制,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打造“墨阳民”“三江太平”“茶果龙济”“古韵新城”四大乡村振兴品牌,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主客共享、舒适温暖”的幸福中山。

行走中山乡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文、图/吕洪荣)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