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两山”理念湖州论坛 > 正文

《中国碳中和政策与行动》(英文版)和《新质生产力导论》新书发布会在湖州师范学院举办

7月4日下午,由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碳中和政策与行动(英文版)和新质生产力导论》新书发布会暨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楼举行。两书均由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两山”理念研究院精心策划和组织编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球公开发行。



《中国碳中和政策与行动》(英文版)是研究院基于2023年7月出版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中国行动》修改增补后,由该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初良龙教授学术团队翻译出版。该书按国际惯例出版,宣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时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先生担任本书的顾问并作序。



《中国碳中和政策与行动》(英文版)是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编写出版《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碳达峰与碳中和:中国行动》基础上,以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依据,系统研究了550多个“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分11章内容介绍了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第1章总结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后10章围绕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介绍我国的政策和做法。收集的材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是国内目前公开出版的有介绍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最全面的出版物。

2023年11月30日-12月12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办。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初应邀携带正式出版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中国行动》和出版社印制的《中国碳中和政策与行动》(英文版)样书出席了COP28,向与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8个缔约方、全球政要、国际组织的专家、从事气候变化研究的学者、非政府组织的人士和全球媒体详细介绍中国的碳中和成就和做法,使国际社会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履行的诺言和进展,得到一致好评。日前,帕斯出版社已经决定引进本书的英文版,在国外出版发行。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由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主持的“两山”智库联盟将组团前往阿塞拜疆参加COP29,积极宣传中国在碳中和政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思路。

《新质生产力导论》于2024年5月正式出版。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准确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为了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和人类所处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校内专家,前后历时四个月,编写并出版了《新质生产力导论》。创造了出版历史,体现了团队力量,呈现了“湖师速度”。

《新质生产力导论》是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论述和指示精神基础上,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给生产力的要素注入了新的元素,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参阅大量文献,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写而成。本书分3篇9章,系统论述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发展路径和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上篇介绍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中篇介绍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3个重点领域,下篇介绍发展新质生产力措施。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李学功认为《新质生产力导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一部直面问题,视角独特的著作。《导论》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解析小问题时有大视野,概论大问题时有小案例。二是一部视野开阔,说理透彻的著作。既有全局性综述,又有溯源寻根的数据分析,其中不乏阐幽发微的卓识。三是一部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著作。

据悉,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正在策划组织“新质生产力丛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广大读者详细介绍各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发展情况。(文、图/沈琪霞)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