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中国

大洋深处的宝藏——多金属结核

2024-07-08 11:13:26 来源: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李月萍

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海洋生命和海洋环境以及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在有些海洋约四千米深处,分布着大量的、马铃薯形状的多金属结核。它们已经在这些海域存在了上百万年,并依旧在缓慢地生长。

人类发现多金属结核已有150余年。1868年,“索菲亚号”在西伯利亚岸外的北冰洋喀拉海首次发现多金属结核,1872年-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的重要发现之一就是世界大多数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属结核。

多金属结核是分布在大洋海床上的一种自生多金属矿产资源,大小相差悬殊,外形呈结核状,一般由核心及围绕它的壳层构成,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它的核心通常是微生物化石(有孔虫)、磷化的鲨鱼牙齿碎片等碎屑。结核通常富含锰、铁、镍、铜、钛、钴等化学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剖开来看会发现,结核核心是化石、岩石或者其他结核的碎片,呈同心圆,具同心壳层构造。由于目前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多金属结核中锰元素占比最高,因此多金属结核又被称为锰结核或铁锰结核。

多金属结核外表呈暗褐色或黑色,外形呈球状、椭圆状、菜花状等。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成矿时间、成矿环境的影响,结核大小相差悬殊,从直径小于1毫米的微结核至直径数十厘米的大结核均可见到。通常,结核埋藏于沉积物中的部分比暴露部分更粗糙。

锰结核的形成原理与铁锈的形成类似,需要处于氧化环境中,在金属元素和氧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结核的形成往往能追溯到数百万年前,最初以一个鲨鱼牙齿碎片为核心,在大洋底沉积物表层,海水中溶解的金属阳离子随着时间推移在核心周围沉淀,形成包围核心的壳层。主流观点认为结核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水成成因,金属成分缓慢从海水中析出,经氧化沉淀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结核体,以表面较光滑的暴露型结核为代表,此种结核泥质含量相对较高,低锰(<23%)高铁(>10%),品位低;二是成岩成因,这一过程发生在沉积物中,因压力梯度,沉积物孔隙水中的金属离子上升,一旦到达氧化环境,便会在核心周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壳层,这一反应通常位于沉积物下方10-15厘米深度处,以粗糙的埋藏型结核为代表,此种结核锰泥质含量少,锰高(普遍>27%)铁低(一般<7%),品位通常在2.5%左右。

锰结核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这意味着只有环境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相对稳定,结核才能保持生长。锰结核的生长需要有以下条件:悬浮物沉降速率低,从而结核不会被快速覆盖;稳定流动的南极底层水,这是南极海水深三千米之下低温高密度的底层流动水体,该水团可能将结核埋藏需要的细小沉积物颗粒带走,而较粗的颗粒,如小型海洋生物外壳的碎片,可能留下来作为形成结核的新核心;良好的氧气供应,例如,南极底层水将海洋表层富氧水输送至更深的海域,为铁锰氧化物的形成提供氧;洋底松软的含水沉积物,沉积物必须能够容纳大量的孔隙水,才可能形成成岩结核。

相较陆地锰矿中的锰元素含量(35%-55%),锰结核中锰元素含量略低(约24%),但由于海洋中的锰结核资源量大,且它们含有的元素种类更丰富,因此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锰结核存在于许多海洋区域,广泛分布于3500米-6500米的深海平原的松软表层沉积物中,总体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下。根据前人调查结果,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最为富集,经济价值最高且分布最广泛,而大西洋由于悬浮物沉积速率较高,锰结核不能广泛发育,造成大西洋锰结核的资源量远低于太平洋与印度洋。大洋深处的锰结核含量要比近海的锰结核含量高出5倍多。从目前已有调查来看,与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相比,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是分布最广泛、资源开采潜力最大、最具经济价值的深海矿产资源,其所含金属都是工业生产上的重要原料。

从应用价值角度来说,多金属结核所富含的钴、锰、镍等稀有元素都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生产高品质钢铁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及高新科技生产中,如太阳能电池、超导体、高级激光系统及切削刀具。全球每年钴产量约26%被用于生产航天领域的高级合金。

多金属结核蕴藏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开发这一战略性资源将推动深海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多波束回声探测仪、水下机器人、箱式采样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床的勘探。

来源: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