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上海图书馆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 数字赋能让红色文献“活”起来

“借助数字技术将打卡红色地标与室内健身结合,很新颖。”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第一展厅,小张戴上VR眼镜,脚踩动感单车,开始了红色VR骑行之旅。中共中央文库遗址(西康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中共中央驻守上海12年留下的一个个光辉足迹迎面而来,每到一处都有语音和图片介绍。“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在街上骑行探访红色地标。”体验了10分钟,他的额头冒汗,直呼有趣又长知识。

这是日前开幕的“红色印迹——馆藏文献里的中共中央在上海奋斗历程主题展”的一个特色展项。此次展览选取150余种珍贵文献,其中60余种为首次展出,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推动大革命走向高潮”“在白色恐怖下坚定前行”“领导文化思想战线斗争”等四方面展开,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党初创时期艰苦卓绝、曲折发展的奋斗历史。除了展出一批未公开亮相和较少露面的特色藏品,如《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博古译本、一百周年纪念版,《东方杂志》“五卅事件临时增刊”,《上海大学附设平民学校国文讲义》《红旗周报》《列宁青年》伪装本等,上海图书馆还依托数字人文技术打造多媒体项目,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持续推出线上展览、馆藏文献小故事等。

据上海图书馆馆长介绍,该馆是国内少数几个设立“红色文献专藏”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目前收藏有各类红色文献15000余册(件),包括《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第一版和第二版,斯诺的著名报告文学《西行漫记》的英文初版本、中译本初版本及在《密勒氏评论报》的首次刊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底计画》等。为用好用活这些珍贵资源,上海图书馆一方面对其进行挖掘、梳理,服务读者,另一方面构建了革命(红色)文献服务平台、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数据库、上海文化总库三大数字平台,让红色文献“活”起来。

截至目前,革命(红色)文献服务平台共收录了8500多种革命(红色)文献,其中7141种有全文,支持多种检索功能,提供多终端、跨平台的资源开放服务,还开设了中共组织史和红色旅游两个栏目。比如,依据《中共组织史资料》前四卷内容,围绕机构和人名两条线索做了数据整理和可视化展示;收录的上海1000多个红色景点,支持手机访问每个景点的概况、相关人物、景点大事和相关文献等,并根据读者需求推荐可实地走访的路线。

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数据库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上海图书馆承建,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合作,以《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为基础,涵盖了612处遍布全市16个区的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类红色资源,以及分藏于本市11家场馆单位的236件/套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和实物类红色资源。

上海文化总库整合了与上海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馆藏资源,突出体现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上海三大文化品牌特色文献资源,借助记录上海形象和声音的老电影、老照片、老唱片等影音资料以及人物、机构团体、优秀历史建筑和街区建筑的红色印记,用上海历史文化年谱串联起来,形成具有鲜明上海特点和文化特色的红色数字记忆。

据透露,未来,三大数字平台还将不断升级、上新,努力实现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一站式服务,以新颖的方式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声量。

来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