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跟着5A级景区去旅游 > 正文

走进山西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一条金黄色干流大瀑布,也是移动式、潜伏式大瀑布。黄河流经秦晋峡谷宜川段,滔滔黄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的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如壶口,形成极为壮观的瀑布群。壶口瀑布,四季景色各异,八大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波涛汹涌激荡民族之音、勇往直前彰显中华气节,光辉夺目、熠熠生辉,素被国人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秦晋峡谷为主体,集瀑布、峡谷、龙王辿、十里龙槽、孟门山、大禹庙、古渡口小镇、黄河大合唱实景演出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国家5A级景区。


旱天鸣雷

 

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同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水流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其声可传数十里外。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澎湃涛声。


十里龙槽

 

壶口至孟门约5公里,在这段400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黄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深的深槽。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传说它为龙身穿凿,故取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是壶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随之连续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为非洪水期的河岸,这种河岸比较宽、平,全由坚硬的砂岩构成,近水处,几乎没有一点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车,“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十里龙槽”这一地质地貌条件。


冰峰倒挂

 

隆冬时节,龙槽冰封,两岸溢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时隐时现,游移其间,七彩与晶莹映衬,使游人无不叹喟造化之神奇。当地的民谣“小雪流凌、大雪合桥”说的就是黄河壶口瀑布冬季独特的胜景。


晴空洒

 

悬瀑飞流形成的水雾飘浮升空,在瀑布附近虽然烈日当空,水雾却犹如细雨,湿人衣衫,这也是水底冒烟所产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观,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雾越浓密,因而,在水底冒烟时,岸边观瀑难免衣服湿漉漉,似晴空下的细雨蒙蒙,游人如在雨中在轻洗。


山飞海立

 

“山飞海立”是对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形容,黄河穿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水从天际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构成壶口瀑布的又一核心景观。


霓虹戏水

 

壶口瀑布反复冲击河道,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通过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扑朔迷离。霓虹戏水是“水底冒烟”与太阳光共同作用的产物,春秋两季,水底冒烟、浓雾高悬,每遇晴天,阳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后天晴,有时也会出现彩虹,“霓虹戏水”由此而来。


旱地行船

 

壶口所在地为古农贸市集,过去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的船只,因壶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不得不先在壶口上游3公里处龙王辿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换用人担、畜驮的方法沿着河岸运到瀑布下游的码头;同时,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圆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较缓处,再将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费力气,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纤,尽管有圆形木杠铺在船下滚动,但石质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铁钉擦划得条痕累累。在当时的条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运输越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它与壶口瀑布上下比较平缓的石质河岸相适应,近来,由于公路、铁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壶口附近黄河大桥的修建,过壶口的水上航运已停运多年,旱地行船现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


壶底生烟

 

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数十里外可望。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壶口流量降在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古诗:“收来千河水,放出半天云”,就是指这一千古美景。


来源:黄河壶口瀑布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