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成都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安岳探索非遗文化魅力

近日,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计划,进一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现况及更好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合香探秘 非遗传心”暑期实践团队走进资阳市安岳县开展为期三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合照

 

安岳坛子肉:舌尖上的老味道


将豇豆干、青菜干等制成老坛咸菜,再拌上秘制调料,同经过清洁及高温过油冷却码味处理的猪肉,以一层咸菜一层猪肉的形式入坛发酵,就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坛子肉。闻之馥醇扑鼻,观之微棕浅红,尝之脆嫩咸香……外婆坛子肉作为安岳县一道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在2020年被安岳县人民政府纳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鉴。

走进四川资阳安岳县老外婆坛子食品有限公司,实践团队通过与该公司负责人交谈,了解到外婆坛子肉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

通过选用上等猪肉与盐菜为主料,佐以五香、八角等香料,经数月发酵,醇香四溢,风味独特。古时,安岳先民为延长食物保存期,将干菜与猪肉巧妙结合,层层叠放,封于土坛,终成美味坛子肉。

如今,这道传统美食依旧保持其独特魅力,不仅醇香可口,且营养价值极高。在安岳县一些乡镇,每到年底杀了过年猪,都会选一些五花肉、腰花肉来做成坛子肉,既可以延长肉的保质期,时间久了又独具“是肉而非肉”的独特风味,成了很多安岳人记忆中美好的老味道,言之“清口水”直来。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安岳坛子肉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推荐名目”,被四川省消费者协会评为“经典川菜”,被资阳市评为“资阳名料”,并已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合香之传承:芬芳岁月中的文化瑰宝


香,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嗅觉体验,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而合香,作为制香工艺中的精髓,更是历经岁月的洗礼,传承着独特的技艺与精神。在安岳县圆觉洞景区,实践团队与安岳合香非遗传承人曾铮开展了一场安岳香道传承交流会,旨在守护合香传承,让古老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曾铮介绍,合香不仅是一种融合各种天然香料,也是按照中医“君臣佐使”原则来调配的一种香品,更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传承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交流会现场,通过非遗传承人对合香起源、发展以及制作工艺的描述,团队成员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深厚底蕴;在亲身经历了合香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后,团队成员更加深刻认识到匠心精神及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作为安岳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合香文化的传承发展却并不容易。”曾铮表示:“青年是非遗保护的希望,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的当下,希望青年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当中,让传统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实践团队学习非遗制作工艺

 

此外,活动期间,实践团队还实地考察了如毗卢洞紫竹观音像、北岩石窟造像等石刻文物,走进安岳县非遗保护中心、非遗展示体验馆、安岳美术馆等多个博物馆,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情况并开展相关学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安岳县具有众多的石刻经典文物,但由于保护起步较晚,宣传较弱等原因,导致当前非遗文化存在‘名气小,宣传弱,转化难’的问题。”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安岳已有的文创产品,如安岳石刻与杯具、鼠标等跨界设计,文创形态仍较为单一,更多样的文创产品形态有待被开发。


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为实践团队讲述非遗发展现况

 

让非遗走向大众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过程。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青春力量。下一步,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度调研,发挥地区优势,与非遗保护中心进行合作,共同设计,积极探寻更多非遗资源,实现安岳县文化转型,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使非遗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得到传承和发扬。(文/王泽宇 饶汐 钟少轲 图/饶汐)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