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4日,复旦大学行知课程《探究大熊猫栖息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开课。共有来自哲学、法学、医学、人工智能、材料物理、广播电视、信息安全、经济等多个专业的21名师生参加本次行知课程。
本次课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王朗片区大熊猫栖息地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保护管理”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掌握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方法,认识到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巨大努力,综合提升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素养以及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线的生态研究和保护工作。
为期7天的课程期间,复旦大学教授王放、助教翁悦和王朗保护区局长赵联军以及巡护员组成了联合授课团队,向学生们系统讲授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王朗保护区的监测和巡护、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等生态学基础知识。课程期间正好在王朗进行工作的北京大学博士王大军为同学们分享了大熊猫调查中的有趣故事。
课程中,课程老师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在竹根岔和大窝凼两条主沟开展了野外实地考察,学生们亲身参与了大熊猫栖息地中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并了解了森林样方调查等野外科研过程。
通过深入自然保护区一线工作,学生们被保护区员工数年如一日投身自然保护的奉献精神与扎实的专业素养所感动,理解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战略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并在他们心中播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种子。
在课程的最后,学生们完成了实践类小课题,并分成6个课题小组,通过对保护区的拍摄和记录,以及与保护区一线员工和管理者的座谈,形成了本次课程的全程纪录片、保护一线工作人员微纪录片、兽类科普文章、王朗保护区自然导览图等课程成果,以支持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传播和人员能力提升。
本次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保护区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联系,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盗猎管理工作的艰辛。在课程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复旦大学的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感谢,对王朗的敬意。未来,保护区乃至平武县将与复旦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传播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工作。
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站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