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跟着5A级景区去旅游 > 正文

走进青海湖风景区(青海)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

 image.png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

 image.png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共有鸟类191种,兽类41种,两栖爬行类5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5种。另外还有鱼类8种。在区内栖息的各种鸟类达30万只以上,其中,以水禽鸟类为优势,如棕头鸥、鱼鸥、斑头雁、鸬鹚四种大型水鸟数量均在4.5万只以上。

 image.png

此外,该区还是候鸟类南来北往的中继站,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数量达7万多只。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殖场所。区内鸟类种类数量约占青海全省鸟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在保护区湿地草甸地带栖息、繁殖;每年还有约4000只左右的大天鹅在区内的沼泽地越冬。保护区内的动物区系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成份为主体,湖区的兽类动物总数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啮齿目、食肉目、偶蹄目种类较多,普氏原羚是湖滨沙化草地的代表种,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湖区鱼类资源独特,其中最著名、最有经济价值的是青海裸鲤。两栖爬行类有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和高原蝮蛇等。

 image.png

每年冬至前后,碧蓝荡漾的青海湖开始结冻,进入长达5个月的封冻期。44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结成一个大冰盖,最厚处达到七八十公分,最薄处也有二三十公分。巨大的冰面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如冰的世界,空旷悠远。

随着开春温暖的日子莅临高原,这个巨大的冰面消融,引发人力所不及的自然景象。这是大自然馈赠给美丽青海的礼物。这种水上“奇观”,可与南方的钱塘江潮媲美。

 image.png

美丽的青海湖鸟岛,是鸟儿乐园,鸟儿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观,近年来,这幽美壮丽的鸟岛风光,吸引来多少人对它的憧憬和向往,这奇特的水禽生活,吸引过无数游人前来观光,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

岛上鸟类正在进入繁殖期,鸟类数量、种群比平日要集中。每年从4月开始,大约有20多万只候鸟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启程,飞过海洋,飞越高山,飞过辽阔的青藏高原,来到它们出生的这一片碧蓝的湖泊。

这些鸟类以鸬鹚、斑头雁、鱼鸥、棕头鸥等四种大型候鸟为优势种,另有一定数量的黑颈鹤、天鹅、赤麻鸭、各类潜鸭、百灵、云雀等50余种常见候鸟与留鸟,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青海湖辽阔的湖面上,它们飞翔着、嬉戏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image.png

大天鹅在青海湖地区为冬候鸟。初到时活动于泉湾及布哈河等河口一带,随着气温的下降,当湖面封冻后,活动区域局限于泉湾一带的滩涂、湖面。这里有多处不冻的泉水,水草丰富。夜晚栖息在远离湖岸的冰层上。翌年4月,青海湖冰层消融后,活动范围又扩大到鸟岛以东一带湖面,并开始向北方迁移。每当旭日东升,一缕缕霞光抹在晶莹剔透的湖面上,便成了观赏天鹅的最佳时光。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