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改革创新?这场讨论会汇智聚力寻路径

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示范区”。上个月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贯彻落实全会改革部署?8月27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专家研讨会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相关议题,深入探讨,梳理经验,共话改革路径。

绵延纵深的绿道、星罗棋布的公园、清澈见底的河湖,是它的绿色外衣。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是它的响亮名片。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崭新的城市生态地图正在徐徐展开。不仅以生态塑形,还要以理念铸魂。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近年来,成都奋力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会专家对此深有感触,纷纷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成都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会议开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明确指出,当前,成都正处于超大城市能级跃升、发展转型、动能转换、治理变革的关键时期,要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发展型改革”为主导,以“治理型改革”为保障,把成都建设成为“头部企业”的目标地,“首发经济”的优选地,“耐心资本”的根据地。

李后强建议,成都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化要素市场化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此过程中把握好“稳与进”“质与量”“立与破”三对关系,用好“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把握改革的“时效度”,把完善既有体制机制放在第一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别警惕和防止未立先破、只破不立。

“成都一直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既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也结合地方的现实条件、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抓创新、抓落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谈到,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城乡融合发展是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盘大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事关城市发展和治理,事关城市周边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成都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期,紧抓城乡融合发展的落实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的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共同繁荣,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导向。”潘治宏建议,围绕上述目标导向,成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回应老百姓的重大关切。还需以辩证思维来看待存在的问题,找到城乡各自的优势以及融合发展机遇。通过做优做强基础设施建设、均衡配置公共服务、高标准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先行者,成都不仅将“两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还在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一老一小”是千万家庭的牵挂,也是幸福城市的底色。成都要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幸福样本城市,该从哪些方面发力?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陈新年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

“托稳“一老一小”,成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政府层面,不仅出台了相关规划,还深入实施和推进这项工作。”陈新年建议,下一步,成都要大力营造尊老爱幼社会氛围,培养一批志愿者队伍。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还应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引入市场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从而为市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去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办。这场国际体育盛会留下的丰厚遗产,为成都“后大运时代”的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当前,成都如何放大“大运效应”,实现城市能级提升?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燕武对此进行了分析。

“从2022年的世乒赛,到2023年的大运会,再到2024年的“汤尤杯”,成都三年之内连续成功举办国际大型赛事,‘世界赛事名城’的名片越发闪亮。”毛燕武说,要实现从“高光”时刻到时刻“高光”,从“一时热”到“一直热”。成都要用好“大运遗产”、弘扬“大运精神”、续写“大运辉煌”。

他建议成都设立专门、专业、高层级、高效率的赛事遗产管理机构。借鉴北京建设“双奥之城”相关经验,完善赛事遗产管理机构,构建协调顺畅、运行流畅的工作体系,对赛事遗产进行梳理、规划、管理、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大运遗产”对社会的全方位促进作用。同时,遗产管理机构也可与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深度合作,为“大运遗产”利用提供更多的渠道与可能性。制定明确的赛事遗产管理及后续运营规划。打造赛事遗产开发利用奖励激励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提高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度,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管理、企业开发、共同收益”的赛事遗产利用激励模式。

他还建议成都精心培育壮大体育市场。坚持“短赛事、长过程、全提升”,加快构建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打造“一馆一赛”品牌特色,注重赛事遗产的草根性、在地化转换,提高职业体育发展水平。做强“体育+”产业,整合体育资源、厚植体育文化、传承体育记忆。

研讨会上,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裴泽庆副校(院)长围绕践行智慧城市理念、谱写公园城市新篇章,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司马晓院长围绕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陶一桃主任围绕以解放思想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沈桂龙所长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易鑫研究员围绕抢抓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先后作主旨发言。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成都正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谋划未来五年如何把全会的各项改革部署在成都落地落实。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历来就很重视专家的作用。在经验总结和对问题的探索上,充分重视专家的意见建议。”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表示,成都自身拥有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和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今后将凝聚力量抓落实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发挥强项和优势,在新一轮的改革当中,为国家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