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程莘农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
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
1978年晋升教授;
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民国十年(1921年)八月二十四日,程莘农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父亲程序生为清朝末期科举秀才。在程莘农6岁时,其父就为他讲授《四书》、《五经》的含义和哲理,同时还让他练习书法。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学书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拜当地著名老中医陆慕韩为师。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独立挂牌行医。加入中医师工会为会员,并任清江市(淮阴)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股股长。
民国三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6-1948年),任职于淮阴仁慈医院。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一月,程莘农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1949-1954年,在清江市中医研究组工作。
1956年,毕业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留校,任针灸教研组组长。
1975年,北京中医学院并入中医研究院后,转调中医研究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等。
1980年2月,程莘农当选为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
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
20世纪50年代,程莘农开始中医针灸的文献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重点放在了经络问题上。他在262医院的协作下,共同完成的“体表循行81例研究”为中国早期经络研究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程莘农多次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其中作为主研人进行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学术观点上,以《灵》《素》《难经》为主,反对玄学,提倡务实创新,对针刺“三才法”的改进颇有新见。
许多学术观点、方法,诸如针灸理法方穴术辨治理念、六阴经有原论、八脉交会统一论等,并创立了在临床上所特有的“一窍开百窍法”、“通调四关法”、“八穴镇痛法”等,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经络归经辨证,依据经脉循行,将病候归经辨证,据证立补泻、温清、升降六法,依法定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复,确立了“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的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作为主研人进行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曾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十四经穴点穴法”获卫生部科技乙等奖,参与的“经络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截至2011年11月,程莘农共培养出了20多名针灸硕士和博士。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成为中国针灸学科的学术骨干。程莘农的学生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巴西、美国、英国等106个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