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走在绿水青山间的乡村振兴“逐梦人”


现年49岁的陈龄华,是福建省长汀县羊牯乡对畔村人,1998年12月退役后他怀着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毅然回乡创业,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落后面貌。2021年9月,他当选村支部委员会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乡村工作。对畔村先后获评“龙岩市第十四届(2018—2020年度)市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民主法治村”,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卓有成效。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富民兴村

对畔村位于羊牯乡境内的汀江河东部,与羊牯大街隔江相望,距离县城65公里,地处偏远,曾是一个落后的小乡村。这里地貌复杂,多为崎岖的山地,交通极为不便。土地贫瘠且分散,难以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灌溉设施不完善,靠天吃饭的情况较为普遍。破旧的房屋错落分布,村庄整体面貌陈旧,缺乏生机与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长期低下,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我们村现在都在搞小农经济,各自‘单打独斗’,老路子是走不通、走不长远的,得大家‘报团取暖’才有发展”。一位村民对刚上任的陈龄华提出建议。怎么样才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陈龄华可是动足脑筋。

在发展产业过程中,陈龄华遭遇了不少困难和挑战,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市场开拓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为解决资金、市场等问题,先后10余次前往福州、汕头等地与各大企业和乡贤寻求合作,同时,为掌握先进种植技术,邀请新农人和农科所专家到村里进行培训和指导,为打开市场,带着村民们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积极推广对畔村的特色产品。

2022年以来,他转变发展思路,趁着春节外出乡贤返乡之际召开座谈会,收集到27条意见建议。随后,他结合与福建新农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产业联建,引入成熟产业模式。公司投入350万元,新建智能温控大棚15亩,租赁智能温控大棚5亩,复垦撂荒地290亩,种植优质莲子50亩、套种西瓜红蜜薯15亩、台湾红心火龙果5亩,还打造黄精产业项目及系列产品,直接带动就业岗位13个,助推村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近10万元。“利用滴灌技术和绿肥浇灌后的农产品不仅获得资金补偿,产出的农产品也是普通作物的好几倍,现在农民纷纷加盟我们的发展模式”,上任后的陈龄华第一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绿色旅游

“汀江河把我们村分成东北、西南两片,也将村里的田地一分为二,发展空间有限,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面对村民们的质疑,陈龄华几度哽咽。如何利用好山水资源的禀赋,他反复琢磨。“我们位于汀江流域核心区,自古以来就有‘汀江明珠’和‘汀江总水口’之说,要在这方面做些探索、做足文章”,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于是,他寻求到与专业旅游公司合作的机会,设想创建“国”字头的水利风景区,“既能扮靓家园,又能产生带动效应,山水间能发展些什么呢?”陈龄华日思夜想,在征求群众意见并反复商讨下,在图纸上描绘起了河滩公园、旅游接待中心等规划景点,经过近两年努力,河滩公园、旅游接待中心成功落地,总投资1500万余元的羊牯汀江水利风景区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级水利部门评估验收,景区被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去年12月被水利部评选认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为了讲好对畔村故事,他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积淀“对畔记忆”“古渡旧时光”等地域文化底蕴,融资建成全县第一个村史馆—对畔村史馆,开发“遇见对畔·畅游山水”系列文创产品10余款,同时,在库区积极打造“红色+记忆”旅游专线,融合赏景“汀江第一湾”,在汀江河畔开设“古码头记忆小店”3处,开设农家乐1家,逐步打造“汀江明珠·养生对畔”文旅品牌,累计接待游客8.6万余人,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

“在陈书记创新思路的带领下,我们如今生活在景区,开窗便是景,开门致富路的梦想终于实现”,对畔村从贫穷落后到生态宜人的华丽转身得到群众的一片欢呼。

 

心系退役军人办实事,做好百姓“解忧人”

陈龄华上任初期对村里的最大印象之一就是“事多人少”,他暗下决心要发挥老兵优势,找到服务百姓的“帮手”,主动请缨兼任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组织村里退役军人共同回忆军营生涯,利用一个月时间,组建了全乡第一支退伍老兵志愿服务队,在生态环保、用地协调、矛盾纠纷调处等重点工作中志愿服务20余次。对于留守村中退役军人的就业难题,陈龄华不遗余力,积极协调资源,积极联系当地企业争取就业机会,2022年以来,帮助推荐就业4人次,鼓励自主创业3人。此外,在医疗保障问题上,陈龄华积极宣传政策,每年定期帮助60周岁以上退役军人和老年人办理医保,确保老年群体能及时得到治疗,他亲自上门为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手续,让他们第一时间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

陈龄华以赤诚之心,践行责任与担当,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题,成为百姓心中的“解忧人”,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退役军人的关爱,也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在他的努力下,退役军人的生活有了更多保障,他们的奉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如今的对畔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省级文明村,回首一路走来的点滴,面对起初的“质疑声”,到解决群众的“呼声”,最后收获的“掌声”。陈龄华感慨万千,他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就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能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从他身上深刻感悟了一位“兵支书”的担当和奉献,他的身影总是在绿水青山间来回穿梭,在不断追寻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梦想。(林元辉 钟全胜 童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