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新都税务:以税惠农 乡村振兴焕新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新都区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推动办税服务提质升级、税惠政策落地见效,让税惠春风吹进“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以税助农,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

走进新都区天星村,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就映入眼帘,“嘎嘎”的鸭叫声此起彼伏,郁郁葱葱的稻田下,成群的鸭子或徜徉水中,或在田边晒太阳,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水墨图。

image.png

新都军屯天星村

 

近年来,天星村通过乡村风貌塑形、业态融合提质以及文明乡风培育,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省级园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展厅、静室居会客厅、无人智慧农场、集中育秧中心、休闲农业综合体……一系列现代化农业设施和休闲农业场景不断添新,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游客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村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炎炎烈日下,天星村村民邓立东正在赶鸭子,今年他种了100多亩地水稻。6月中旬放下去第一茬,9月中旬就可收鸭,一年可收三四茬。鸭群四处活动,能吃掉田间的杂草、虫子,鸭子长得快,对水稻生长也有好处。邓立东介绍:“这样的生态种养模式一年下来可收获近50万元,可节约农药、化肥、人工等支出20余万元。不仅弥补了传统种植业的单一性,还增加了经济效益,让农户在一块田里挣上‘几份钱’。”

产业要兴旺,税务来添力。“水稻+”的生产模式不仅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更是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为支持产业发展,新都区税务局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模式,向当地农民、农场、农企传达规范经营的理念,讲授税收政策的优惠,“面对面”听取涉税问题,“点对点”精准宣传辅导,实现涉税诉求能问能办、快响快办。

“国家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尤其是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让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倍有信心!”邓立东感叹道“我们都是‘新农民’,想要在农业发展方面做尝试、做创新。税务部门的辅导让我们更好定位、规划发展路径,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做好生产经营。”

 

以税兴农,新繁棕编开拓新路径

在新都,新繁棕编也是乡村振兴一张亮丽的名片。在秀丽的乡村和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当地妇女用洁白细腻的棕丝编织着一件件神奇的手工制品。几片棕叶,经过一双巧手抽丝、折叠、打结,可以变成憨态可掬的熊猫、威武神气的公鸡、虬曲盘旋的神龙,这就是棕编的神奇之处。2019年11月,新繁棕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由此开启了新繁棕编新的发展时期。

“在我小时候,棕编这项传统技艺在新繁,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手工。”新繁棕编传承人刘俊英受外婆的影响,从小热爱传统手工艺术。2012年起,她在新繁大墓山村成立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专心从事新繁棕编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依托合作社,向周边村民传授棕编技术,辐射带动妇女群众居家灵活就业,再统一收购她们的棕编产品。”刘俊英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累计开展手工培训千余场,培训妇女近万人次,帮助近200名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合作社依托新繁棕编技艺研发的研学旅行产品,已累计吸引到3万余名中小学生前来体验棕编制作、了解棕编历史,进一步提升了新繁棕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助力传统手工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都区税务局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第一时间转化为“非遗”文化发展的动力。

image.png

税务干部向参加展销的棕编产品销售人员宣传税收政策

 

“棕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更离不开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谈及创业发展之路,刘俊英深有感触“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面临产销、运营、宣传等多方面难题,投入成本也比较高。税务部门对我们的诉求掌握得非常精准,通过电子税务局、电话、微信向我们推送适用政策,并主动上门帮助我们充分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据介绍,2023年至今,企业享受各项税费政策减免6万余元,成本的降低带来了更大的让利空间,从而带给村民更丰厚的收入,让棕编产品更受大众青睐,让棕编技师更有热情创作。

乡村振兴有需求,税务部门有回应。下一步,新都区税务局将聚焦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需求,为涉及行业的纳税人缴费人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以实际行动助力传统乡村经济焕发新生机。(文、图/龙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