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平昌税务:当好“非遗”传承发展的守护人


“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娶亲。”百年前,在巴中市平昌县西兴、龙岗连绵起伏的大山里,一支迎亲队伍参天的杉树、松树中鱼贯而出,蜿蜒的小路上留下一串串喜庆的锣声、唢呐声和铰声……

如今,一条条小路早已被柏油马路替代,但翻山铰子的清脆回声却越过山川和时间,越发响亮。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亮相首尔世界城市文化节,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奏响了中国传统民乐的好声音。

 image.png

税企同行 助力铰子出圈出彩

翻山铰子,“翻山”是其舞动乐器的方式,“铰子”是乐器。最初用于祭祀,到如今用于婚嫁、丰收、文化娱乐,富含浓郁的民间特色、地域特色,被誉为研究巴文化的“活化石”。翻山铰子的表演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整套动作跌宕起伏,充满惊、奇、险、美。

“翻山铰子是从泥土里长出的舞蹈,这些年来,知道和喜欢这门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传承者,我们也迈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成为宣传巴中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骆金华说道。

为进一步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国家税务总局平昌县税务局深入了解翻山铰子表演文化发展与传承现状,聚焦非遗企业发展和非遗传承人办理涉税业务中的堵点难点,主动靠前服务,开展“滴灌式”宣传辅导。

骆金华介绍:“现在表演铰子的环境好了,像结婚请我们演一台,基本上要四五千元,一些兼职的铰子爱好者一年也能挣上两三万。”“收入增加了自然高兴,关于劳务报酬这一块,我们知道也要缴税,但申报和填报的流程并不熟悉。还好,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专门过来指导,有时候预缴的个人所得税还能退几百块钱回来!”铰子文化志愿者吴杰满脸笑意地补充道。

image.png

如今,翻山铰子已经不仅只是一门民间技艺,也带火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喜庆的“茶盒”“婚嫁首饰”、古朴“蛟龙出海”茶具、实用的“欢喜铰子”船袜礼盒,相关的特色文创产品也纷纷“上线”,备受欢迎。

随着翻山铰子的出圈出彩,一批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借着铰子的名气,选择自主创业。90后彭永清、肖娟夫妇就是其中之一。“前些年,我们在福建跑货车,非常辛苦。现在老家就有这么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商量好决定回来试一试。”经过商量,两人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取名“茶香人家”。除了学习制茶技术,小两口也在翻山铰子传习所学了几招翻山铰子的基本套路,深受游客喜爱。

“今年4月,因为家中有事,我们没能到县城参加纳税人政策宣贯课堂。税务部门的同志针对我们距离远、经营忙等原因无法参加线下的文旅类商户,采用直播授课的形式,我们在家里也能看到直播回放。”彭永清说道。

据悉,平昌县税务局聚焦非遗传承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实施“政策找人”,将量身定做的“税费优惠大礼包”精准投送至非遗纳税人“掌上”,确保企业快享尽享税费优惠政策。

 image.png

服务先行 助力老酒历久弥香

大巴山深处,盛产稻谷、高粱、小麦、玉米等酿酒原料,这里沟壑纵横、气候温和、水土丰沃、菌群丰富,自然与时间共同发酵,造就平昌得天独厚的生态酿酒宝地,成为巴蜀酒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劳作者们在上千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形成江口醇传统酿酒工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口醇酒的酿制是以优质糯米、高粱为原料,谷壳为辅料,上等小麦及巴山本草制曲,经百年老窖窖中窖复式发酵……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火、水、曲、人。”说起江口醇的酿造技艺,

第六代传承人李彦中滔滔不绝。

走进江口醇酒业的发祥地南台酒坊,甘醇的沁心泉和酿酒车间直接相连,每一滴江口醇,在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后被灌装箱、智能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口醇酒业公司以传承‘非遗’酿造工艺为核心,坚持文化先行,持续输出文化理念,在文化赋能的背景之下,近年来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李彦中向税务干部介绍起江口醇酒业的“老酒+文化”战略。

image.png

为了让江口醇这个百年品牌历久弥香,平昌县税务局组建税费服务团队,创新个性化税费服务,实施“税务服务专员”“一企一策”等精准推送机制,助推非遗文化焕发生机。“服务专员主动靠前服务,聆听我们在‘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所需所困,在制曲技艺提升、原料供给渠道等方面帮助我们寻求良策。”李彦中表示。

时光知味,年份沉香。清亮透明、芳香馥郁的江口醇,承载着一代代传承艺人与劳作工人对酒质极致追求的匠心与非遗传承的初心。也正是这份敬畏与使命,让江口醇品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与喜爱。

下一步,平昌县税务局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继续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激发非遗企业活力,做好非遗传承的文化“守护者”和政策“宣传员”,用税务人的“初心”守护好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用税务人的行动增强“非遗”文化发展的信心。(文、图/张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