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邛崃市创新“林长制+”模式 推动林业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共赢

林业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资产,对林业资源的有效治理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邛崃市在林长制实践中,通过“林长制+检察长”“林长制+微网格”以及“林长制+竹产业”的多元联动,探索出一条林业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以创新林业治理模式提高林业资源管理利用效率,为实现林业资源长效治理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邛崃市通过“林长制+检察长”模式,强化法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效结合,形成林业资源保护合力,促进林业资源管护工作实现制度化实施和法治化治理有机结合,筑牢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出台《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共建平乐天台山生态景区检察室、邛崃市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法治教育基地等林业资源保护新阵地,实现了林长办与检察院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林长制统筹引领作用和检察院执法检查监督作用,并增强了林业资源保护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形成部门管理、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共同推动林业发展共治共保的新格局。

创新设立市林长办生态检察官工作室,并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协作内容和方式,厘清各级林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权能,加强林业相关部门的联合巡查督办、联络沟通会商。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有序推进,发挥了林长办的组织优势,同时激活林长、检察长等多元参与主体的专业优势,实现了林业治理多方力量从“协议”到“协力”的实质性转变,提升了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在林业资源保护领域发挥执法检查监督的重要作用,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问题加大监督力度。以林长办与检察院为主导,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清风行动”,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林区道路和水域、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以问题为导向严格开展巡林工作。截至2024年9月,全市各级林长共巡林1.41万余次,发现并及时解决各类问题860个;由检察院办理58件林业资源保护领域的违法犯罪及公益受损问题案件,发出3份古树名木保护检察建议书。通过发挥林长制统筹管理和执法监督的叠加效应,有效为林长制运行依法赋能,显著提升野生动植物管护效能,真正做到“生态有价,损害担责”,提升林业资源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针对林业工作面广线宽、巡林任务重、问题突发偶发、处置需及时等特点,邛崃市将林长制有效嵌入基层治理,通过网格化的管理单元实现对林业资源全方位监管,为林业资源管护提供了更为精细、精准的治理路径。完善三级林长责任体系,设立市级林长16人、镇(街道)级林长169人、村(社区)级林长378人,镇、村(社区)两级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林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林长,确保组织领导的有力执行。落实“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的“一长两员”制度,设置监管员208名、护林员209名,每个网格配备监管员、护林员和网格员,实现林长和护林员入格入网,将林长制有效嵌入基层治理,形成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源头治理架构,促进林业资源精细化管理。

构建“3+3”工作机制,即“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的紧急问题快处机制和“镇级林长+村级林长(总网格长)+护林员(网格员)”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由专职网格员和微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护和宣传,及时发现和报告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3+3”工作机制确保各级林长更精准地掌握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管护事件响应效率。结合“微网实格”基层治理全覆盖的特点,形成林业资源管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办事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宣传林业园林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林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林业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邛崃市以林长制为关键牵引,围绕特色林竹产业,聚焦产业链条完善和产品价值提升,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成立邛崃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级林长牵头,按照补链强链延链思路,围绕竹食品、竹饮料等领域,编制竹产业链图谱和重点企业信息名录,着力引进竹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竹笋精深加工企业,强力推进川熊猫竹笋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形成笋用竹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并辐射周边地区林竹产业发展。全市已建成省级竹现代基地7个、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翠竹长廊3条,成都市级园区2个,竹材产量达到32万余吨,笋用竹面积达到3.7万亩,鲜笋产量突破6000吨,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6亿元。

注重发挥品牌建设在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鼓励竹企业开展品牌创建,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认证认定,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回味无邛”等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川熊猫等现有竹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价值。目前,已培育夹门关、玉灵山、川熊猫等特色竹品牌,竹笋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1万余亩,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1000余吨。川熊猫有机竹笋获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金奖,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地大型卖场;实现了川熊猫与海底捞、钱大妈等知名品牌跨界合作。川熊猫有机竹笋等邛竹产品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四川农业博览会上闪亮“出圈”,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带动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林长制+建设任务+农户”推进模式,形成县、镇、村三级林长负责制,探索“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基地”“国有企业+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农户”模式,组建强村富民公司,打破村域和镇域界限培育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竹林地资源规模经营。强化林地流转增值收益分享,探索推行股份分红、保底收益、“保底收益+二次分红”“保底收益+梯度分红”等模式,让农户长期分享林地增值收益。强化村集体发展性带动,由村集体对农民发展民宿商铺、林下种养等项目提供规划策划、客源协调、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支持,通过示范带动创业、引导资金众筹等方式,助力“农民变老板”,推动农民投资竹文旅康融合发展项目,增加经营性收入。全市已培育强村富民公司3个,专业合作社30余个,建成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流转竹林地面积达3万余亩,带动农户1万余户。其中,临济镇道佐社区竹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采用“保底收益”模式,2023年带动竹农分享产业发展效益约3000万元。

邛崃市通过“林长制+”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保护了林业资源,还推动了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邛崃智慧和邛崃力量。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