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一张传承百年的绵阳非遗名片:“米家梁杨氏正骨疗法”

日前,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涉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四大类。这些项目技艺精细,绝技纷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中,“米家梁杨氏正骨疗法”便是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在大类别中较为亮眼。

image.png

米家梁杨氏正骨疗法为病人手法复位

“米家梁杨氏正骨疗法”是绵阳江油民间传统医药的延续,以正骨和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骨折筋伤有独特疗效,在川北及汉中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百余年前,该疗法创始人杨洪友辗转来到米家梁行医,是当地有名的骨伤医杨洪友将骨伤医术传给杨秀福,后来代代相传,杨世明便是这门疗法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10岁起便跟在杨秀福身边,一边帮忙一边学习。在杨秀福的言传身教之下,杨世明中医疗法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由于机缘巧合,又拜金光洞王和尚为师学习中医正骨,入行至今已有50多年。

准确、沉稳、深透,是我们正骨疗法的最大特色。杨世明说起杨氏正骨疗法这门行当,顿时眉飞色舞

image.png

来院参观考察

回忆说,绵阳江油是武术之乡,又是道家圣地,当地人自古喜欢武术;小时候家里经常有习武者来求医,师傅时而坐着时而起身,用双手在伤者身上按摩着,接着又为他们敷上自制的药膏。那个药膏特有的味道很难忘,当时闻起来不是很习惯,时间久了竟然挺怀念。

随着经验的积累杨世明开始独当一面,开设了杨氏骨科诊所。他延续父亲的医德和医术,经常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病,在继承祖传药方和技艺的同时,不断学习钻研,改进治疗方法,优化药物配方。

20027月,一位82岁的老妇人因不小心跌倒导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不能站立和走路,其儿女四处寻医问药,老妇人却始终不见好转。“老人家的儿女找到了我,我看完后就嘱咐他们要让老人家卧床三个月期间坚持服药,保持身体干爽,避免生褥疮。”老人的儿女按照杨世明老师的医嘱妥帖照顾老人。就这样,经过多次正骨、推拿、敷药、内服药后,老人家逐渐恢复健康,能够下床走路了。

不久60多岁的李女士因意外滑倒,导致右腕受伤骨折,由于腕部变形肿胀、疼痛剧烈,被送到绵阳江油杨氏中医院骨伤科治疗。

经过CT三维成像检查,诊断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有明显错位。根据现行的一般治疗原则,则需要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在病例讨论时,杨世明率先提出,先试用中医手法闭合复位,如果复位良好,病人就无需手术;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这样可以给病人一次非手术的机会。

患者详细沟通后,杨世明带领几位医生默契配合,经过数分钟的拔伸、牵抖、端提后,再拍片检查,发现骨折复位很好,随用夹板固定后返回病房,病人从而避免了手术的痛苦。

经过几天的观察,病人恢复不错。出院时,家属发现送给杨老师的红包被当做住院费交到了住院处。此时,病人和家属热泪盈眶。

上一工夫茶,看着儿子及徒弟们为病人正骨、敷药,杨世明面露喜色。然而,喜悦之余仍有焦虑。他坦言,氏正骨手法要求熟练、稳准,习过程比较辛苦,加之现在医疗趋利的原因,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好在儿子杨雷接过了传承这一担子,成为该疗法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在泸州医学院骨伤专业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三级医院工作的机会回家将诊所扩建为医院,将现代技术植入氏正骨里面来,让传技艺不断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米家梁杨氏中医正骨疗法”于20226月成为江油市非遗项目;20238月成功成为绵阳市市级非遗项目杨雷也成为绵阳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毕竟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我不愿意让它到了我这一代就失传了。”谈及传承问题,杨雷信心满满。他表示一定守护这份祖业,让更多人认识和感受到传统、经典、特色的中医正骨疗法谱写出自己在新时中医药文化大舞台中最美妙的乐章。文、图/江油 王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