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袖套书记”雷勇——记成都东部新区海螺镇青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雷勇

清晨,青龙村的大地在朦雾中渐渐苏醒,成都东部新区税务局派驻在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雷勇,习惯性地将袖套戴在自己的双臂上,又开始了他新的一天的忙碌,也续写着他与青龙村的情感故事。“有时候帮群众搭个手、做点事更方便些,手脚也更放得开些。”他双臂上的那副袖套曾经给青龙村3组郑成全大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是记头天的工作日志,整理有关工作资料,梳理准备当天的工作事项。忙到九点过后,他戴着袖套的身影不是出现在田间地头、项目工地现场,就是在农户的家里。

自2023年9月12日驻村以来,他连续两年放弃年休假,也没有因私请过一天假。他扎根农村,走家串户,纾困解难,协调各方资源,不仅为村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还帮助青龙村大力发展支撑产业,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袖套书记”。


带着感情做事,群众感激他

青龙村1组60岁脱贫户汪少明,其妻子和女儿患有精神障碍疾病,自己的身体状况长期不佳。雷勇到他家走访时,他正在手脚缓慢地“和猪饲料”。雷勇二话不说,手脚麻利地主动帮忙。翻料、和料、装料,抱口袋进屋。原本汪少明独自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干完的活,雷勇二十分钟就完成了。半个月后,汪少明给他打来电话,说他三十年的老旧猪圈的一盏灯不亮了,村上的电工又外出不在。雷勇前去查看后,发现是电线老化了。他上街买来电线、线管等,拿出平时放在车上的工具,从下午两点一直忙到近六点,将整个猪圈的电线按电工操作标准更换完。汪少明看着很是感动,心疼地用毛巾帮他拍打头上的蜘蛛网和浑身上下的灰尘,不停地说:“谢谢了!麻烦了!”那一刻,雷勇感到了全身的温暖,觉得帮百姓做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的值得。当汪少明专门托人买了肉回来,硬是要留他吃晚饭时,他却反复叮嘱汪少明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然后装好工具离开了。

作为农民的儿子,雷勇对农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他与青龙村的情缘其实早在30年前就已经结下。1994年,作为当时简阳市坛罐乡(即现在的成都东部新区海螺镇)的政府驻村干部,他就驻过青龙村。他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记得那里的大爷大娘。在他心中,他把年长的村民都当成了自己家住农村的长辈,他们需要的帮助,就是自己长辈的呼唤。为了方便与群众联系,他在全村各队张贴了近百张自己的电话号码。为了方便给群众帮忙,他腾空了小车的尾箱,把日常农村生产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安装修理工具都放了进去。


image.png

雷勇小车后备箱里长期放着的便民服务工具


带着爱心做事,群众拥戴他

青龙村1组70岁独居老人冯月华,丈夫和儿子先后服役南疆北疆,为国戍守边关。父子俩先后退伍回乡务农,儿子结婚入赘女方,丈夫后来因病去世,冯月华一人生活了二十余年。家门口50多米长的入户土路未硬化,特别到了下雨天更是又烂又滑,给冯月华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不便,且因该路段坡度陡,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雷勇实地了解情况后,很快向自己的派出单位成都东部新区税务局的领导做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局内建起了复转军人钉钉群并发出捐款倡议。雷勇虽然没当过兵,也带头捐了款。在大家的爱心帮助下,于2024年2月底为冯月华家修建了一条嵌有“八一”字样的入户便道,大大方便了出行,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了后顾之忧。雷勇自始至终全程参与了入户便道的设计和施工。为了防止路基垮塌和美化环境,他还自己掏钱买来树苗和花籽,栽撒在路的两旁。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雷勇清楚,现在青年人大多外出,村里面的老年人居多。在老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他们需要村社两级干部更多的关爱。只有基层组织更多地关心和照顾好在家的村民,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对干部、对组织的信任、尊重和拥护,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乡村的美好,需要干部和农民的良性互动,没有农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注定是空中楼阁。

image.png


image.png

独居军属老人冯月华家入户路硬化前后对比图

image.png

雷勇(左)晚上参加村民安全用电等隐患排查


带着责任做事,群众信任他

青龙村4组村民曾子财说:“雷书记实在,是个好人,他说的话、做的事我们都相信。”雷勇自己则说:“我是带着‘税务干部’和‘驻村干部’这两张标签在做事,我要对得起税务局的信任,要对得起‘驻村干部’这个称号。”

2022年,青龙村还仍是成都东部新区唯一的集体经济“零元村”,整体发展在整个新区排名靠后。带着乡村振兴的使命,雷勇到村后,把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在村“两委”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下,通过承接植树节、农民丰收节、塘堰维护、大米销售等活动与项目,2023年青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万元,成功摘掉了“零元村”的帽子。

青龙村乡村振兴各个项目,雷勇都深度参与,同村“两委”的同志们一起思考、探讨,项目过程中,一起监督,项目结束后,一起参与验收。烘干中心项目,他逐字逐句参与合同的审定,提出合理化建议;高标准农田改造,他逐个田块去查看田埂的位置是否合理,田块表面的平整度误差是否达标;村上道路加宽,他逐一路段去巡查路边的保坎是否牢实,工程中有无偷工减料。他说:“平时帮扶群众,只能帮一部分,也大多是小事,那是‘小帮’。只有项目落地了,实施见效了,村集体富裕了,大家日子都更好过了,那才是‘大帮’。”

目前,青龙村几个大的项目实施顺利,全部完工交付后,将为全村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24年,青龙村集体经济收入正奋力向50万元迈进。在雷勇心中,青龙村的美好未来不是梦。

image.png

雷勇巡查土地整理项目中保坎质量情况

image.png

雷勇(左二)查看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进展情况


雷勇在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防返贫、谋振兴”专题党课上响亮提出“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多做点实事、好事,尤其是党员中的干部,更是要有点‘与众不同’!”

在为青龙村3组村民郑海泉房屋意外失火的灭火救援中,他额头上被蜜蜂蜇了两个大包,仍不顾疼痛与安危,冲在救火队伍最前面;他引来“金融活水”,推动青龙村与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达成合作意向,促成整村授信200万元额度,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青龙村稻米种植远近闻名,他尽心培育“青盛”农业品牌,注册特色大米商标“海螺香米”,并建立起电商平台“海螺臻选”;他倾力协助村上搭建起大米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产业线,提升了青龙村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乡村振兴,法治护航。他请来税务局的专家老师为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乡村致富带头人进行涉农税收政策宣讲并建起税收政策咨询微信群,以便于随时解惑释疑。下个月,他协调自己的派出单位成都东部新区税务局帮扶村上安装的50盏太阳能路灯也将为青龙村的夜空增添一抹亮色……

“以前,我虽为村民们做了一些事,但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今后,我还想为青龙村人民做得更多、更好。”雷勇说。

别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他“戴着袖套用情干”。双臂上戴着袖套的雷勇用心、用情、用爱、用责任赢得了群众的好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群众的尊重,连起了驻村帮扶干部与群众的心,融合了驻村帮扶干部与群众的情。

能为建强村党组织尽份职,我高兴;

能为推进强村富民尽些责,我欣慰;

能为提升治理水平尽片心,我愉悦;

能为群众办事服务尽点力,我开心。

这是成都东部新区海螺镇青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雷勇写在自己《驻村工作日志》扉页上的工作座右铭。

以前,他那样在做;今后,他还将继续那样做!(文、图/成都东部新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