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位67岁的老兵闻永仕,在回忆起1979年战友郭连斌的遗言时转过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待情绪稍缓后坚定地说:“我答应了他,会尽我所能照顾他的家人。”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数十年的坚守与深情,是一个人用一生践行誓言的伟大故事。
在2024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榜”中,闻永仕荣获“诚实守信好人”称号。这一荣誉,是对他多年默默坚守的肯定,如同一束光,照亮他过往的付出。它更是一种激励,激励更多人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精神品质,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社会中延续。
战火洗礼,誓言永记
1976年冬季,原内江县的大街小巷寒风凛冽,但这无法冷却108名热血青年滚烫的保家卫国之心。他们怀揣梦想与使命,毅然踏上充满未知的军旅征程。在这群英气勃发的青年中,闻永仕与郭连斌原本素不相识,在教导队的严格训练中,因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结下深厚的情谊。
郭连斌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知识赋予他独特的光芒。他将扎实的学识融入日常训练,凭借不懈努力,很快脱颖而出,担任教导队文书这一重要职务。1979年,战争的阴霾如浓厚的乌云,无情地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在即将奔赴前线的那个夜晚,来自原内江县的几名解放军战士围坐在一起,他们立下一个庄重的誓言:“我们哪个没有牺牲在战场,我们的父母就托付给他。”简单的话语,却有着千钧之重,承载着战友间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
战争的残酷无情超乎想象。一天,郭连斌作为侦察班长,带领小股部队深入敌后侦察。在一次激烈的遭遇战中,枪林弹雨如死神的镰刀,无情地“收割”生命。郭连斌和同班战友孟宪刚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闻永仕在战场上同样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敌人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在硝烟弥漫中,他的左肋骨不幸被敌人的火力贯通受伤,手指也被炸断。他在战友们的拼死救援下被抬下阵地,送往后方医院。在医院的日子里,每一次从昏迷中醒来,他心中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和他们留在后方的家人。伤还未痊愈,他便在休假期间踏上了前往郭连斌家的路途,这一去,便开启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守护之旅。
退伍不褪色,担当护遗属
闻永仕第一次踏入郭连斌家时,心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刺痛:郭连斌的父亲处于植物人状态,母亲由于过度悲痛双眼红肿,妹妹眼神中充满恐惧无助,年幼的弟弟拿着书本。闻永仕走到郭母面前,握住她颤抖且满是老茧的手,那一刻,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他仿佛看到战友郭连斌的脸庞,听到其托付家人的话语,暗暗发誓要成为这个家庭的支柱!
回到部队后,闻永仕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去步兵学院进修。这是很多战士梦寐以求的机遇,意味着他在军旅生涯中将踏上一条光明大道,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对郭连斌家人沉甸甸的责任。那是战友临终的托付,是他心中无法割舍的牵挂。经过短暂而又痛苦的思考,他毅然放弃了进修机会,怀着对战友的深情和对责任的敬畏,向首长深鞠一躬,请求提前退伍。他深知,郭连斌的家人正处于最脆弱的时刻,他们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他的陪伴和支持。
闻永仕退伍后回到内江,成为供销社一名普通员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郭连斌一家人接过来与自己共同生活。虽然工作平凡,但他心中有不平凡的使命。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他总是第一时间把所有钱交给郭母支配——用于购买郭父所需的药品和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他的善良、坚韧和无私付出,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渐渐融化了这个家庭因郭连斌牺牲而冰封的心。尤其是郭连斌的小妹郭连书,目睹了闻永仕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闻永仕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身影,在照顾郭连斌的家人时充满爱意的眼神,深深打动了郭连书的心。在共同经历了无数个艰难时刻后,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中悄然发芽,他俩情投意合,最终结为夫妻。这段婚姻,是两个灵魂的相互吸引,更是一种特殊的传承,是对郭连斌烈士精神的延续和纪念。
艰难岁月,爱的陪伴与坚守
照顾郭连斌的父亲,是一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郭父身体机能几乎丧失了,每天,闻永仕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郭父的护理中。他每日定时为郭父翻身、拍背,防止老人因长期卧床而生疮;帮助老人排出痰液,避免肺部感染。在为老人擦拭身体时,他会仔细检查皮肤,如果发现一点异常,就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每个月的医药费,对于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座沉重的大山。闻永仕常常为了凑齐这笔费用四处奔波,向亲友借钱。那些年,债务如同密布的乌云,笼罩在这个家庭的上空,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他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战友的信任,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1984年,考虑到郭父的身体状况和老人心中对家乡的眷恋,闻永仕与家人商量后,决定举家搬回郭父家。在他和妻子的日夜守护下,1988年,郭父安然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人脸上带着安详的神情,仿佛在默默地感谢闻永仕这些年来如亲生儿子般的悉心照料。
命运似乎总是考验坚强的人。1997年,由于体制改革,闻永仕失去了供销社工作,家庭经济瞬间陷入困境;与此同时,郭母的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疾病缠身,需要专人长期照顾。面对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闻永仕没有被打倒。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让妻子留在家中照顾岳母,自己则背上行囊,踏上前往云南的打工之路。
他选择云南,不仅是因为那里有更多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郭连斌长眠于云南金平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无论工作多繁忙,路途多遥远,他都会抽空前往陵园看望战友。在战友的墓前,他会静静地诉说家中的变化,告诉战友他一直在履行自己的承诺。
2002年,郭母离世。闻永仕悲痛万分,心中充满对郭母的不舍。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在这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无愧于战友的托付,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荣誉背后,是一生的坚守
如今,在政府为闻永仕解决的安置房里,郭连斌烈士的一等功臣牌匾高高地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那闪闪发光的牌匾,仿佛是郭连斌烈士不朽的灵魂,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家,见证着闻永仕多年来的付出。每当看到这块牌匾,闻永仕的眼中都会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那是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艰难岁月的感慨。
闻永仕常说:“郭连斌21岁就牺牲了,我的战友们也有很多没能回来。我幸运地活了下来,应该照顾他们的家人。”在他看来,自己的幸存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对郭连斌个人的承诺,更是对所有牺牲战友的敬意。他深知,自己比战友们多活的这些年,见证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一切,都是无数像郭连斌这样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是对战友最好的回报。
随着岁月的流逝,闻永仕的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争年代战友间生死与共、超越血缘的深厚情谊,看到了退伍军人对承诺的坚守和对责任的担当,更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命运的重重磨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文、图/唐山 姜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