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211”名校的工科生,到回乡发展水产养殖,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80后”新农人黄帅旗,一心扎根乡村产业,精耕细作7年多,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日,在位于东兴区石子镇桂溪社区的内江市云旗专业养殖合作社鱼塘内,工作人员操作着投料机投料喂食,塘中的鱼儿纷纷聚团涌来,扑腾着抢食,惹得水花四溅。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黄帅旗也并未闲着,正在仓库盘点鱼料。他表示,当前塘中尚有鲫鱼、花鲢、白鲢等近2万斤,叉尾鮰8万斤,打算留在春节时出售。
今年36岁的黄帅旗是东兴区顺河镇人,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回到家乡,并在石子镇发展水产养殖。时至今日,合作社占地面积达到了100亩,年出鱼20万斤左右,产值约400万元,主要销往内江、成都、重庆等地,黄帅旗也一跃成为了当地的养殖能人。
但他并未就此满足。在合作社尚在修建的生态化水产养殖车间,看着眼前忙碌的工人,黄帅旗表示,早在2018年,他因对养殖技术、水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造成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经此一事,他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现代化养殖技术的重要性,随后便四处学习取经,并最终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于去年9月被纳入了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产业集群项目,启动了生态化水产养殖车间建设。
“这种生态工厂化的养殖方式,鱼的养殖密度更大,产量更高,同时,因为水质可控,可以实现养殖全周期不投用药物,使得鱼的品质也更好。”黄帅旗介绍道。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苗种车间、实验车间、成品鱼车间以及生态种植区等,预计2025年3月可实现投产。届时,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皆可有效管控,不仅节省占地空间、缩短养殖周期、大幅度降低病害,且具有更高产量,打破了传统水产养殖瓶颈,实现了向绿色化、高质量化转型。
谈到今后的发展思路,黄帅旗说:“下一步,我的想法是,联合周边的养殖同行,共同推广、发展叉尾鮰,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让我们东兴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得更好。”(内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