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万龙,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陈一飞教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副秘书长金帷受邀参加大会。
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西南大学主办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林万龙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涉农学科的人才培养》为题作精彩报告。他强调,涉农高校应敏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农”业,基因化、智能化、工程化、绿色化、营养化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化、工程化、多功能化成为农业新业态。因此,涉农高校必须跳出对农业、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认识的传统思维框架,从“新农业”和“大农科”这两个维度重新认识新农科的内涵;必须破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固有思维,对标新质生产力,从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多角度进行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天津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大会“四新”融合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分论坛上,陈一飞教授以《“以工融农、宽基补农、实践为农”的数据智能类新专业建设探索》为题作报告,分享了在科技革命推动农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数据智能类新专业建设探索情况和多学科融合的教育体系的建设经验与实践。他指出,学校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布局建设数据智能类新工科专业,以“通专平衡、交叉融合、个性化”为方针,对标前沿科技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构建农工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此外,陈一飞教授参加大会设置的圆桌论坛,与在场专家围绕“新工科教育建设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金帷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背景下深化新农科建设的着力点》为题作报告。在报告中,她以新农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相关举措,全面呈现了新农科建设在知农爱农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并指出,深化新农科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模式探索,着力解决农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人才与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脱节的问题。
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