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理县杂谷脑镇打色尔村,一位“江湖神医”打着低价神药的噱头,在网络上向村民老陈销售一款特效口服液,后被网格员发现并及时报告网格长,帮助老陈挽回了14000元的损失。
网格员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去年11月,老陈被诊断为“结节性痒诊”,老陈因长期得不到根治而焦急烦心,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痛苦,对治疗有着迫切的需求。今年9月,老陈从某网络平台上结识了一名叫“潘医生”的网友,“潘医生”抓住老陈求医心切的心理,告诉老陈只需喝一款他们公司研发的口服液病症就能根治。老陈对“善解人意”的潘医生深信不疑,背着妻子先后向亲友打电话借钱。老陈所在村小组微网格员吴忠权得知此事,意识到很可能是诈骗,立即向网格长杨浩玉、王佳昆报告。一行人带上村两委干部及村医立马赶到老陈家中,大家通过看老陈的聊天记录,发现“潘医生”向老陈销售三无保健品,并诱导老陈支付14040元购买一款口服液。但聊天记录中存在诸多漏洞,“潘医生”面对质疑拒不回复,老陈才意识到自己险被电信诈骗。
“当时就想着彻底根治我的病,差点就上了当,多亏了我们的网格员及时察觉骗局,帮我守住了钱袋子”老陈谈及此事还心有余悸。
网格员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几十元的口服液被包装成所谓“特效药”后,竟以万元价格卖给老年人。此次电信诈骗的成功识破,不仅彰显了杂谷脑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心和能力,也为辖区广大群众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杂谷脑镇强力推进反诈阵地建设。通过镇网格化管理服务总群常态化科普常见电信诈骗套路,利用短信平台转发反诈宣传信息4000余条,在“三八节”组织妇女同志联合拍摄反诈视频2则,将“巾帼”力量注入反诈防骗宣传中;充分发挥“微网实格”哨兵作用,联动18个网格片区213个微网实格585名网格力量,日常走村入户时开展防诈宣传和科普,把诈骗苗头拦截在“网”上、把风险隐患发现在“格”上,切实筑牢筑稳防范电信诈骗坚实堤坝,将风险隐患遏制在摇篮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文、图/理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