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深耕教学研究,筑牢教育质量根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决维护党的教育方针,秉持着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理念,将教学研究置于核心地位。并能够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担当,积极作为,凸显特色,推动学校教学质量迈上更高的台阶,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理念先行:以创新理念引领教学研究航向

学校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教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创新为导向”的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首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兴趣特长以及未来职业规划。

学校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教学研究相关讲座,一起探讨并吸取其他高校优质的创新教学理念,为学校教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学校根据各学院专业情况建设匹配相关的教研室,并要求各教研室每周三下午开展以创新教学理念为主题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每一次的教研室研讨活动都是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聆听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对比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很多思维活跃、想法颇丰的年轻教师为大家分享较新的教学思路,自身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新入职的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大数据与数学教研室的辛鑫老师参加教研室活动总结分享时说到。

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活动照片

能力提升:以好学的态度稳保教学质量提质增效

近年来,学校深入结合贯彻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大会精神,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办学新理念,以“创新、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引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掀起课程革命,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在教学过程中一起陪同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就是要让“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多参加教学相关的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以“走出去”的视角学习校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优秀教学经验,并能够很好地将它“引进来”。今年11月16日,学校教师张多朋老师团队主讲的《数字媒体作品创意设计》课程在未来设计师•2024全国数字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实现了学校教育部榜单教师教学类竞赛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也是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加了效能。

课程改革:以严格的标准构建优质高效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载体,学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基础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核心竞争力,拓展选修课程领域,开设了大量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

近年来,学校对于课程改革工作始终秉持着严格的标准,深入研读教育厅有关课程改革的系列文件,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建设工作。自2019年起,累计成功建设65门具有代表性的校级课程思政及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同时,学校在省级教育教学改革及省级 “金课”(一流课程)建设方面也有体现,共计打造出 38 门高品质相关课程。

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杜建群在热议贵州省教育大会精神时提到:“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将会深入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以严格的标准构建学校优质的课程体系。”

质量保障:以多维度举措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更好的确保教学质量工作,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各类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工作。

建立校、院教学督导专班。学校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退休教师和专家担任教学督导员,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定期巡查和随机抽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为扎实做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筹备,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今年 9 月,学校出台了学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迅速组建起校、院两级行动专班,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网络,凝聚起全校师生的强大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明确要求二级学院书记与院长率先垂范,深入教学一线前沿,亲自挂帅督导学风建设工作,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学风培育与优化的浪潮之中,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筑牢根基。

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坚守育人使命,持续探索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让教育质量的根基更加稳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坚实的道路,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卓越篇章,培育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供稿人:邓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