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县级文化特派员的发起下,市派第一书记牵线温州肯恩大学,邀请留学生参观体验莒溪镇传统文化,他们参观根雕非遗传承人雷朝宣的非遗作品,感受非遗雕刻里的“莒溪传统文化”。在县文化特派员的介绍下,外宾们品尝了年糕、敲糕等莒溪特色美食,体验了畲族传统运动竹竿舞,参观了伯温金石园、伯温碑林、刀轿基地等文化阵地,进一步扩大莒溪传统文化的知名度。
近年来,莒溪镇立足生态兴镇、文化兴镇,打造桥南村作为文化赛道潜力选手,厚植人文底色,高姿态迈向人文乡村创建。
“非遗是充满魅力的,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韵,让非遗文化成为研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传承也是创新。”桥南村县级文化特派员李蕙,在传统文化研学活动现场感慨。她表示,在新一代文化主理人圈子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让非遗文化、乡土文化走出“深闺”,走出“大山”,走进“寻常百姓家”,让非遗文化、乡土文化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年龄层里可知、可感、可触。
在基层“种文化”“育文化”,是文化特派员两年协议期内的开出的“菜单”,在最火热的季节里用最火热的干劲走进农村、走进乡土深处,他们以文化为支点,解读文化、创新文化形式,交出一道道“脍炙人口的拿手好菜”。
莒溪,以农业为主,畲族农业文化源远流长。西厅村的稻田鱼基地、大山大坪村的畲族农业体验园,与桥南村的农耕文化串联成线,形成较为成熟的农耕文化研学路线。基础已搭好,借助文化特派员成熟的研学活动组织经验,将一波波的“人气”带进莒溪,领略莒溪的四季风采和文化韵味, 带动周边饮食、民宿等产业发展。
莒溪镇乡土文创园,曾是一处集农产品、传统手工业品,人才技术服务、青少年体验式教育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产业园,因外界因素闭门三年之久。在文化特派员及农村职业经理人的牵线搭桥下,解决多年运营矛盾,招引经验丰富的第三方运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打开新的发展路径。
文化特派员和“后援团”们的加入,他们“朋友圈”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论是实现政企联动还是党建联建院地合作,均为乡村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