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馆校合作 四川通江把“绿色”银耳种进孩子们的心田里


“成熟的银耳直径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柔软洁白,富有弹性,此时便可进行采摘。”12月18午,四川巴中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的操场里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在同学们的簇拥中,通江银耳博物馆林敏老师正通过展板给孩子们上银耳科普教育

image.png

林老师,银耳是怎么种植的?银耳要长多久?银耳怎么食用……讲解现场同学们满怀热情,林敏老师采取现场答疑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讲解,从银耳生长常识、生长环境、栽培工艺等方面给孩子们作了详细地讲解。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聆听讲解,还不时向讲解员发问,默默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来到四年级(1)班教室里,在银耳手工课上,孩子们仔细观察银耳棒,四人围成一组一起做“青冈木”、贴“银耳花”。不一会儿功夫孩子们便让洁白银耳花开在了青岗木上“我们是银耳之乡的孩子,我们要真正了解银耳的历史,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掌握银耳生产的技术,明白银耳的经济价值,长大成为家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成为耳乡文化的传承者。”捧着小组完成的银耳手工作品,四年级(1)班的胡曦月激动不已

image.png

“本次博物馆与学校之间搭起了馆校合作的桥梁,开创了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学校负责人杜鹏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趣味实践中提高文化自信,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进一步激发他们家乡情怀。文、图/周树江 张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