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人群的护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老年健康报告(2024)》显示,我国60岁以上失能人口规模高达4654万,失能率达到16.2%。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失能人群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和资金支持。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深入了解长护险政策,并帮助失能人群尽快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上门服务,常州佳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借助短视频、朋友圈等平台,在线上和线下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宣传活动。
常州市的孙阿姨是一位脑梗后的失能老人,她的故事是长护险政策温暖人心的缩影。脑梗后遗症让孙阿姨肢体麻木僵硬,情绪低落,而家人也因缺乏专业照护知识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幸运的是,通过长护险失能登记评估后,孙阿姨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长护险护理员会定期上门服务,内容就包括孙阿姨需要的基础照护和推拿按摩。长护险服务涉及日常生活照料,如清洁卫生、营养摄取、排泄护理等。例如,护理员会帮助孙阿姨进行面部清洁、梳头、理发、口腔清洁,还会协助她进食、更换尿垫或纸尿裤、进行床上使用便器等。这些细致入微的照料,让孙阿姨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长护险政策的实施,在为孙阿姨这样的失能人群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减轻了一个家庭的经济和事务负担。截至2024年9月,全市有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229家,累计3.74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其中老年人约2万人,80周岁及以上0.9万人,充分说明了长护险政策在常州市的广泛影响和积极效果。
在长护险政策的推动下,许多护理机构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标准化程度。“长护险的实施激励着我们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确保能够精准对接并满足失能人士的需求,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护理行业的人才吸纳与培养,这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整个护理领域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常州佳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表示。
我国自2016年起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并针对保障范围、筹资方式等做出指导性框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长护险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部分试点地区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滞后、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具有相关技能水平的专业照护人员短缺等问题,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以及防止骗保行为也是长护险面临的挑战。但随着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社区宣传、在线解读、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长护险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加强对护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努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这些问题最终都将被克服。
长护险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社会关怀的温暖延伸。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深远的影响力,为长期需要照护的家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随着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完善,长护险的惠及面将不断扩大,触及更多需要帮助的社会角落。
长护险超越了单一政策的范畴,它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传递,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充满爱心和安全感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保障了失能者的尊严和生活质量,也映射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彰显了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供稿人:陶六放 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