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津被称为‘大运河载来的城市’吗?你们知道大运河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吗?”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联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单位,杨柳青第三中学、杨柳青第二小学、东咀中心小学和大柳滩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情系大运河·魅力杨柳青——行走的运河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研学队伍首先来到大运河畔,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思政课部教师于纯海以元代诗人揭傒斯《杨柳青谣》诗句“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引出话题,为同学们讲述了大运河天津的形成就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随着漕运的发展,天津逐渐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杨柳青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标志性名镇,自建镇以来,便成为中国北方民家艺术的集散地,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风筝和剪纸名扬海内外。最后,于纯海老师勉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传承和弘扬大运河历史文化。
随后,研学队伍来到杨柳青博物馆——石家大院。石家大院沿南运河而建,同学们漫步在青砖灰瓦、亭台轩榭之间,一边参观老建筑和院内设施,一边聆听讲解志愿者、我院经济与管理系学生李姗栩的讲解,在触摸历史、寻访传统和耳濡目染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走出石家大院,同学们进入明清街区,穿过如意大街的牌楼,欣赏着两侧古香古色的建筑,品尝着杨柳青特色小吃,感受着古镇的青青和魅力。随后前往年画张的制作工坊,体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欣赏着美轮美奂的杨柳青年画,感受非遗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由此衍生的大运河文化博大精深,极具包容性,能够为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教学目标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本次研学活动以大运河文化为衔接,研学内容包含自然、历史、非遗、红色等,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融合,积极将大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优势。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学院将联合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学校,不断发掘和整合天津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共同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把‘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供稿人: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思政课部副主任 田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