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患者,女,28岁,在工作时突然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送入我院就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完善检查显示:宫内早孕,D二聚体升高,左侧颞叶异常信号影,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后明确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
1、什么是脑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症状?
脑静脉血栓形成,也称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脑血管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以20~30岁多见,女性大于男性,比例为1.5~5:1。据报道,60%的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妊娠期和产褥期。
临床表现因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运动/感觉障碍、癫痫发作等。头痛是脑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症状,约占60%-90%,40%的患者可有癫痫发作,围产期患者甚至高达76%。
2、导致孕妇高发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血液高凝状态:
在受孕早期血液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持续至产后8 周或更久,从而导致妊娠期呈现高凝状态。
(2)血流速度减缓:
随着孕期子宫增大,会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和盆腔的血液回流,使得血流速度变慢,容易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能会随血液循环到达颅内静脉。
(3)激素变化:
孕期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同时抑制纤溶系统,使血液更易凝固。
(4)妊娠期并发症: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栓形成。
(5)分娩:
由于产妇出汗、出血,体液流失增加,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妊娠期间呕吐或并发感染,剖宫产术后或高龄产妇,以及产褥期体液补充不足、活动量降低等均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6)其他:
与感染、全身炎症反应、肿瘤、吸烟、口服避孕药、肥胖、严重脱水或外伤、感染及吸烟等都密切相关。
3、哪些检查可以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
在对孕妇进行检查时,医生应综合考虑孕妇的具体情况、胎儿的安全以及检查的必要性和准确性,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静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有助于发现血栓的位置和范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颅内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且存在一定风险,通常不作为首选,一般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或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时使用。
血液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以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
腰椎穿刺: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分析脑脊液成分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及炎症等情况,辅助诊断颅内静脉血栓。
4、孕妇如何预防颅内静脉血栓
(1)适度运动:孕妇应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卧床。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久坐或久站,应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腿部肌肉。如果需要长途旅行,应定时起身活动。
(2)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控制盐分和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
(3)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积极补充血容量 产前、生产过程中、产后重度脱水或大失血的产妇,应及时输液、输血,忌长期卧床及高脂饮食,多饮水、多活动。对于凝血D-2聚体升高的患者,在没有明显出血情况下尽早活血、抗凝以及时纠正高凝状态;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相结合。
(5)关注身体变化: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脑静脉血栓形成致病原因较多,对孕妇及胎儿都有较大影响,所以按时产检,积极预防尤为关键,通过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愿每个孕妈安全度过孕期!(供稿人: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 武丽丽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