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湖南临湘:“中彩”盘活“红”+“绿”——革命老区全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临湘是一块“红色”的沃土,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各个时期共涌现出1000多位革命烈士。辖区内以壁山村为中心的药菇山苏区是湘鄂赣革命苏区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临湘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壁山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建立,彭德怀元帅、钟期光将军、王震将军在这里开展斗争的故事现在还在茶余饭后传颂。

临湘绿色底蕴深厚。这里是“中国浮标(钓具)生产第一市”“中国游钓文化第一城”;这里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竹木产品集散中心;这里还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现有茶园10万亩。项目区地处雄奇峻拔、云蒸霞蔚的药姑山下,可以说是山山有故事,处处皆风景。

2024年来,临湘市成功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以下简称“中彩”)支持,涉及3个乡镇15个村(社区),包含产业发展类项目13个、就业创业类项目1个、乡村建设类项目6个,总投资1.42亿元,并依托湖南省临湘市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努力在盘活红色、绿色资源,探索“红”+“绿”助推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发展之路。2024年项目区特色产业产值达到5.39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2%。

一、擦亮文化底色,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下功夫

项目区依托“红色+”特色资源和农业发展基础,发挥詹桥镇壁山老区、忠防“6501”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探索“红色+”全域旅游模式。

项目区充分利用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红色资源,切实通过有效方式合理延伸传播红色优良传统。詹桥镇致力于打造詹桥镇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挖红色资源,投入1129.25万元完成红色旅游产业路、红色农特文化园建设,并完成红军会议遗址提质改造、教育基地建筑主体提质改造、烈士陵园破损路面改造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旅服务配套设施。依托这些红色资源,延伸党性教育课堂,构建起集产业、休闲、研学、民宿、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文旅体系。2024年,教育基地共开展参观学习教育活动107次,参课人数达4178人次,保护传承和大力弘扬了老一辈革命人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2024年詹桥镇红色旅游收入达到55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70万元。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第六批湖南省党史教育基地。

此外,围绕壁山老区红色文化,整理形成《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从临湘革命斗争史看党的初心使命》《弘扬苏区精神,汲取信仰力量》等3门特色党课,成立“壁山红色宣讲团”,广泛、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为实现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拓展积蓄强劲动能,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二、凸显生态特色,在挖掘“绿色”经济上下功夫

临湘市在项目区建设中坚持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导向,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有效带动区域内村民持续增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振兴乡村产业。

在羊楼司依托56.8万亩楠竹,把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竹产业发展胜势,着力打造了“三园一城两片区”的产业布局,形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竹木产品集散中心,从业人员2.7万人,年产值超过42亿元,6大系列480多种竹产品畅销全国,远销世界。特别是竹床、竹椅等特色竹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竹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在詹桥镇,时隐谷等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采取“育苗+自种+合建+销售”联农带农模式,以产业发展惠农,解决周边就业用工1500余个,实现群众增收3万元。同时还以技术传授助农,依托中彩项目开办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班,以理论讲解、现场答疑以及现场实操相结合的形式传道授业,让中药材种植成为致富的金“药”匙。

随着建设投入的持续拉动,壁山洗水茶、水泉村绿豆粉皮、八味豆豉、时隐谷中药村、龙窖山木耳等一批本土特色农产品纷纷涌现,走上了电商直播、节会售卖、旗舰展示等产品销售新路子,打通了农产品进城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健康、特色的农家产品供不应求。

三、彰显自治本色,在发扬“群英”参与上下功夫

项目示范区坚持党建引领,以“三长制”为抓手,拓展“群英断是非”基层治理工作法,抓党建、抓落实、抓人心,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提质提速提效,努力探索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路径。

在以詹桥镇水泉村、壁山村、余湾村、长浩村为核心的“老壁山”片区,詹桥镇以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为抓手,共同打造“壁山红”区域党建品牌,以“红色文旅+农特产”的片区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共同组建了联合供销社集中运营,联合供销社营收过50万元;成立“暖心党建帮帮队”暨党员突击队、建立“壁山群英库”,采取轮值主席制、季度交流会议制和片区重大事项集中商议制,收集并解决群众“微心愿”50多个,合力解决群众集中反馈的民生难题4个。

同时,在詹桥镇乡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詹桥商会积极对接、动员域外詹桥籍乡友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水泉村乡友李志颖在江浙地区感受大城市的繁华与新农村的秀丽之后,选择回到见证自己成长的家乡、选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自己的家乡,自行设计并全程参与建造了现在的喜鹊民宿,出让民宿49%的股权给村集体,现在年营业额达30万元,为“中彩”项目的落地实施注入乡友“新动能”。

(供稿人:刘飞翔 熊阳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