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绿动未来!成都市新都区仁和场“零废弃”社区微更新纪实

75|imageslim

(图:石板滩街道仁和场社区,光明小区广场新添置的动力健身设备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体验)

建设近零碳社区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创新探索。作为成都市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单位之一,近年来,石板滩街道仁和场社区始终坚持“科学分类、资源回收、宣传教育、持续发展”的宗旨,对照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标准,立足社区实际,积极探索近零碳发展模式,让绿色低碳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4年11月至12月,依据《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场景建设方案》要求,在新都区委社工部的指导下,新都社区发展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仁和场社区实施了“绿电未来,点亮生活”共健绿电微更新计划。该计划通过“党建引领+多维共治”的创新方式,不仅促进了社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参与热情,进一步推动了绿色低碳社区的建设发展。

群众诉求“达上下”,志愿参与“零距离”

为了保证更新工作紧贴社区实际,2024年10月,项目执行机构联合光明小区党支部就社区内体育健身设施使用情况和居民健身情况进行走访调查,“自下而上”收集更新改造诉求。

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积极招募热心社区事务、具有责任感的志愿者,共同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健身绿电微更新自组织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参与到了后续的设计讨论、施工监督等各个环节,还成为了连接社区居民与执行机构的重要桥梁,有力推动了社区绿色健身环境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75|imageslim

(图:志愿者招募)

聚焦社区“近零碳”,协商议事“贯全程”

随后,项目执行机构通过广泛走访群众、召开坝坝会等多种方式,召集居民代表、社区骨干参与社区事务,充分讨论“近零碳”排放社区改造的切入点、重点以及实施计划,确保居民能够深度参与,真正成为项目“设计者”。

最终,在前期走访及与仁和场社区、社区居民骨干的持续沟通与协商后,仁和场社区“近零碳”广场的绿色场景设计方案得以确定。

75|imageslim


docx_56e8762560fa4989991ec368fd8010d4_0.jpeg


75|imageslim


75|imageslim

社区焕发“新活力”,居民生活“再升级”

经过一个多月的微更新,曾经的生活广场焕然一新。在更新过程中,安装了智能照明健身设备,居民可以在骑行健身单车的同时,点亮晚间运动区的照明,增添运动的乐趣;同时,增设的光伏板雨棚不仅实现了蓄电功能,保障了光明小区生活广场的路灯照明,还为居民提供了手机免费充电服务,整个广场实现了电能的自给自足。

此外,经居民协商讨论,微更新建设中还增设了休息椅,供锻炼的居民休憩。期间,执行机构的社工组织志愿者进行了瓷砖修补、健身设备粉刷、花坛翻新等工作。

在仁和场社区与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后的小区广场环境美观、充满活力。居民们纷纷在广场上体验新环境、新设施带来的美好感受。

75|imageslim


75|imageslim


75|imageslim

(图:居民体验活动)

借助“近零碳社区”创建机会,仁和场社区对社区内近零碳设施设备进行了完善,不断深化了社区发展治理中的近零碳理念,广泛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居民的参与,倡导了“绿色低碳,良性循环”的环保理念。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动员学校、底商、小区物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依托社区微网格开展实地走访与交流,将环保意识深植于社区文化,为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区奠定坚实基础。(供稿人:成都市新都区同心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孙永婷 赖先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