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成渝牵手五年“组CP” 税务服务唱好“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五年来,四川、重庆两地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政策执行标准化、税费征管一体化、办税服务便利化目标,联合推进产业共建、开放共促、服务共享,为西部高质量增长极加速崛起、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注入“税动力”。


产业集群融合共建,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川渝合作,产业先行。在共建产业集群上实现更大突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川渝地区拥有41个全工业品类,现代化全产业链特色鲜明、链条完整,两地树立“一盘棋”思路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同向发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

“在两地产业集群融合共建过程中,两地税务部门也共同精细化落实税费优惠、优化纳税服务,为产业集群深度融合、高效共建提供助力、保驾护航。”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汽车制造是两省市携手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国每七台汽车有一台产自川渝、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在川渝高竹新区南北大道上,一辆满载汽车零部件的货车正驶向位于重庆主城的汽车工业园。这是四川迅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每个月的固定班次,通过这条大道每年运输超过20万套汽车零部件。

“川渝两地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四川造的汽车配件销往重庆汽车厂,重庆造的汽车又销往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各地。”四川迅华负责人王玮介绍,2024年,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超40万套,产值达到5000万元,其中超过85%的产品都销往了重庆。2022年以来,四川迅华享受西部大开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近百万元。

透过汽车制造这块“切片”,看政策赋能川渝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数据显示,两地目前汇聚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2024年1-11月,两省市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200亿元。

除了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川渝两地税务部门近年还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共建产业,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税务20条”,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互补合作。

以四川遂宁和重庆潼南为例,遂潼两地共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两地税务部门聚焦锂电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将重点锂电企业的地域分布、税收收入、税收优惠等信息汇集于一个平台,从税收视角全方位、多维度、可视化展示锂电产业涉税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地方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参考。2021年到2024年底,遂潼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累计向两地锂电企业推送超千条个性化服务。

遂宁税务部门依托锂电大数据平台开展个性化政策辅导


川渝“抱团”共育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培育形成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选“国家队”。


交通设施内联外通,崛起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开地图,成渝间交通织线成网。五年来,川渝铺路架桥,“时空距离”日益拉近,人流、物流快速流通,四川和重庆省际建成铁路通道6条,通车高速公路16条,成渝最快一小时通达,成渝至内江等节点城市半小时通达,“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梦想照进现实。

顺着川渝交通线,还能通江达海、走向更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近年来成渝地区快速成长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西部陆海新通道越发宽阔。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48个港口。

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一架橙色龙门吊正为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的货物装载做着最后的准备。这趟列车将把重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汽车整车、家用电器等货品运往德国杜伊斯堡。

通过中欧班列与世界紧密相连。重庆和成都是我国较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线路覆盖欧亚120个城市节点,开辟了亚欧大陆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2021年1月至2024年11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1.6万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25.2%,成渝地区的发展活力与韧性充分展现。

助力通道建设,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深化协作、互联互通,以高质量税费征管服务为项目企业夯基垒台,实现无缝对接。2024年4月,川渝携手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广西、贵州、甘肃等12个省(区、市)税务部门,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同签署《高水平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跨区域税务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税收管理协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8项合作内容。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财务部李兵说,税务部门推出“一企一策”等个性化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税费服务。2023年以来,该公司享受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共796万元。

通道带动物流,物流助力经贸,经贸赋能产业。如今,川渝两地正逐步拉近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两地产业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寻市场。

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是重庆重型卡车代表性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乃至非洲、南美洲等地区。“2023年以来,我们累计出口汽车超4000辆,享受了1.37亿元出口退税,企业‘走出去’底气更足。”公司财务负责人胡春芳表示,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完善税法遵从内控机制,做好财务运行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完整、纳税申报及时准确。

重庆税务人员走访辖区“走出去”企业,解决企业在税费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郭睿/摄)


助企“扬帆出海”更加顺畅,川渝税务部门依托“税路通·海纳百川”“税路通·渝税通”“税路通”子品牌,组建“税护航”国际化税务人才团队,结合企业境外投资情况,精准推送《国别(地区)税收投资指南》和《“走出去”税收指引》等“税锦囊”,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投资目的地税收营商环境,规避跨境税收风险。

日前,川渝税务部门还共同签署了《川渝地区协同推进国际税收确定性服务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建立完善两地国际税收合作机制,并在国际税收服务事项、完善诉求解决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川渝两地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超过446亿元,同比增长10.4%;川渝两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4%,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快速崛起。


一体改革蓄势赋能,结出累累创新硕果

沿着川渝边界的210国道向南,广安路、重庆路、邻渝大道、川渝大道……一条条带着显著地域特色的道路纵横交错,一辆辆挂着“渝B”“川X”牌照的汽车川流不息。在川渝高竹新区,省市界限逐渐模糊,让川渝“双城”变“同城”有了更具象化的现实图景。

“我们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线上办税和大厅办税,涉税业务线上实现了跨省通办,线下办理也用不出新区。无论来自重庆还是四川的企业,在中心一个窗口都能办好,同城服务的体验感很便捷。”刚刚从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办理了更正申报业务的四川润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冯苗感慨道。

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通过两省市协同立法,高竹新区被赋予了行政主体资格。2021年10月,川渝高竹新区率先打造了一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了79项税费政策,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长大大压缩,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为两地纳税人累计办理涉税业务超30万笔,高竹新区首张税务发票的存根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川渝一家亲”的同城化便利生活、便捷办事在新区人心里有了更切身的感触。

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税务干部正在辅导纳税人办理税费业务


创新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在川渝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践中,税务部门依托“高竹经验”,推动税收征管改革在川渝十大毗邻地区接续发力、多点开花——遂潼联合成立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内荣共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泸永江联合成立税费争议调解中心,万达开联合组建税务管家顾问团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们统筹税费政策、税费征管、办税服务三大类内容,将川渝毗邻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切实增强川渝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共同拓展改革领域,提升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四川省税务局“以‘智控’规范行政处罚打造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案例榜上有名。

“一把尺子”量化川渝两地执法标准是案例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介绍,四川省税务局创新开展税务行政处罚“智能控制”,明确减轻处罚、首违不罚和不予处罚具体情形,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精确量化处罚裁量金额,增强裁量基准的可执行性,推动川渝两地税务执法“同事同罚、同类同罚、同案同罚”。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李建军表示,开展税务行政处罚“智能控制”,制定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明确处罚的计算公式,有利于增强执法的科学性、精确性,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五年来,川渝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改革愈发深入、“牵手”更为紧密,川渝两地纳税人缴费人办事更为便捷——共实现84项高频跨地区税费业务全程网办和20项税费事项异地就近通办,统一了川渝两地7类53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促成两省市29个区县税务局开展战略合作。

目前川渝地区正持续向上向好发展。五年前,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3万亿元,2024年预计增长到8.6万亿元,五年迈上了两个万亿元级的台阶,截至2024年11月,两地涉税经营主体超700万户,成为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

川渝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税务部门将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继续紧扣一体化,高质量深化川渝税务合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坚实的税收支撑与保障。(周艾琳 田俊杰 陈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