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非遗植物染:挖掘植物色彩宝藏,赋能染艺传承——广西师大学子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考察调研活动

2025年1月2日下午,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染的发展现状,并系统学习非遗植物染工艺,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镂韵乡兴设计团,专程前往东漓古村草木染坊非遗植物染传承人知之老师处,针对非遗植物染技艺展开采访与调研学习。此行旨在为团队后续针对非遗植物染进行创新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设计,增强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本次采访围绕非遗植物染的发展历程、独特染色技法、多样表现形式、鲜明艺术特色、传承现状以及创新路径等多方面展开。

知之老师与徒弟们的优秀作品展示  朱家佑 摄

非遗植物染,作为中国传统染色技艺,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它以天然植物为染料来源,像板蓝根、茜草、栀子等,经不同提取与染色工艺,能变幻出丰富色彩。这种古老技艺不仅环保,还因手工操作而使每一次染色都独具韵味。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时尚舞台,植物染制品凭借独特纹理与色彩,展现出迷人魅力。其蕴含的民族智慧与审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如今依然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

黄润佳老师教团队成员进行植物染制作  朱家佑 摄

知之老师的徒弟黄润佳老师带领我们亲手实践,我们对非遗植物染在当下的境况有了透彻认知,真切感受到这门古老技艺独特的魅力与深厚文化价值。在东漓古村,黄润佳老师不仅详述植物染的历史渊源、技法要点,从采集天然染料、调制染液到浸染织物,每一道工序、每一抹色彩都饱含着世代传承的智慧。交流期间,我们切实知晓了当前非遗植物染传承之路布满荆棘,面临着诸多难题。从天然染料的稀缺,到传统技法传承者的断层,无一不是亟待跨越的障碍。然而,身为新时代青年,目睹这一珍贵文化面临的困境,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团队成员与黄润佳老师合影  朱家佑 摄

通过这次前往东漓古村,向知之老师学习调研非遗植物染,使我们真切领略到这门古老技艺无可估量的价值,深刻意识到传承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非遗植物染,承载的不只是色彩与技艺,更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作为青年学子,我们站在时代浪潮之上,传承非遗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青春的活力与创新思维,能够为非遗植物染技艺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供稿人:唐文彦 袁佳鑫 黎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