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三代接力从军,95载家国情

“感谢组织的培养,感谢乡亲们的支持,我一定加倍努力,再立新功!”1月26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乙巳蛇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家住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现役军人范启彬接过三等功喜报后激动地说。

从硝烟的战场到和平的年代,一场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红色基因传承,他们将青春献给军营,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下面一起来聆听武警福建总队泉州支队范启彬一家三代人从军报国的故事。


爷爷奶奶是家中第一代军人

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范启彬的爷爷范绍仁与老一辈革命同志秘密建立长汀地下交通站,冒着生命危险护送一批批革命同志和重要物资进入苏区。为了送情报,奶奶戴大嫂也加入了革命队伍,常常乔装打扮成各种身份送情报,冒死将重要情报安全送到红军手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爱党爱国,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2006年,戴大嫂被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老交通员”。


大伯父亲是家族从军第二代传承人

1960年,范启彬的大伯范权昌高中毕业后保送到北京军事测绘学院,长期在边疆进行天文观测,饿了吃口压缩干粮,渴了拿雪当水喝。1973年,父亲范煜昌也入伍到地质部队,闽北山体陡峭,地质结构复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兄弟俩用忠城和勇气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重大任务。


姐姐弟弟接过“接力棒”是家族第三代传承人

孙辈们从小就受父辈祖辈的影响,听爷爷讲军营生活,战友的情义,耳濡目染,也逐渐树立起去参军的志向。1990年至2003期间,范艳榕、范艳萍和范启椿、范启彬参军入伍,报考军校,成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业务骨干,他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使命和担当。

精神的传承是刻在骨子上、融在血脉里的。范家三代军人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同时代的军旅情怀。谈到未来范启彬表示,只要军旅情怀还在,无论将来在哪里、干什么,立足岗位作贡献的执着信念不会变,履职尽责勇担当的信心和勇气更不会变,我们会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