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5年春节之际,辽宁志愿教育科技中心于1月11日下午在万隆广场开展了一场以“拓福迎新,蛇年大吉”为主题的拓印体验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拓印画的独特魅力。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众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逐渐被边缘化,淡出大众视野。拓印画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能逼真再现金石器物上的文字与图案,还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拓印画这一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
图为成员听非遗老师拓展知识。刘子侨 摄
活动现场,非遗老师首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拓印的起源、类别、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大家对这一传统技艺有了全面的认识。非遗拓印画是一项极具特色与魅力的传统技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它通过将模具覆盖在纸张表面,运用墨汁或颜料等介质,在纸张上呈现出与原物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图案、文字,实现对文化遗迹的记录与艺术呈现。从古老的碑刻摹印到如今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拓印的发展历程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为了让参与者对拓印技艺有更直观的认识,讲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精美的拓印作品,让大家领略到拓印艺术独特的魅力。这些作品有的是气势恢宏的古代碑帖拓本,有的是细腻生动的花鸟鱼虫图案。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众人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对拓印这门古老技艺的兴趣愈发浓厚。
在拓印实践环节,大家热情高涨,每五人分为一组,合作完成。大家根据老师的讲解,认真完成每个步骤,挑选大小合适的洒金宣纸和模板,将模板覆盖在宣纸的正中心,随后把颜料倒在碟中,用拓包适量蘸取。先在废纸上轻轻拍打拓包,让墨汁均匀分布在拓包上,避免墨汁过多导致拓印图案模糊。然后用拓包以轻柔的手法在宣纸上拍打,从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心移动,让颜料均匀地渗透到纸张上。同时要注意控制颜料的浓淡,根据需要多次蘸取、拍打,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拓包在模板上一次次的扑打,宣纸上的图案一点点完整地显现出来,将红色宣纸取代,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浸在这纸墨间的美妙互动中,享受着拓印的乐趣。通过现场教学与实践操作,让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亲身体验拓印画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拓印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激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拓印画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挖掘潜在力量,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实践拓印画。刘子侨 摄
很多家长表示:“以前只是听说过拓印,没想到今天能让孩子亲手体验,感觉非常有意思,也让孩子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有志愿者说:“我觉得拓印很好玩,我要春节的时候把自己做的拓印画贴在家里。”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了拓印画这一传统技艺,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印画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图为实践队员展示作品。刘子侨 摄
此次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的平台,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智慧,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拓印画不仅是对原物的复制,更是艺术再创作。它忠实地保留了原物的形状、线条、纹理等特征,为研究历史、艺术、书法等提供了珍贵资料。从文化层面看,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后人能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中心组织者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生根发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拓印画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刘子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