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解密喜镇苏庄,开启“喜文化”之旅

喜镇苏庄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河西镇,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在新春佳节之际,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于2月3日组织了一场以“喜镇苏庄”为主题的实践之旅,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文化挖掘和数字呈现,将古村落的魅力以创新形式展现给更多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地探访,体验古村落的“喜文化”。首先是古建筑群与它的历史沿革。苏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初由苏姓人建庄,后来在明末清初,贾家和杨家陆续迁入,逐渐发展壮大。现存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总面积达20951平方米,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其中24座被列入文保单位。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我们重点探访了保存完好的文保单位,了解其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还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苏庄的建筑风格以青砖灰瓦为主,古朴典雅,体现了明清时期晋商宅院的特色。




其次,是喜文化体验。苏庄以“喜文化”为主题,这一主题源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于公元445年到此观赏连理树的记载。此外,高平地区独特的婚俗文化也为苏庄的“喜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近年来,苏庄通过修缮古建筑、开发旅游业态,将传统婚俗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了喜镇苏庄景区。苏庄的“喜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名片。我们参观了婚礼博物馆,它以古代“人生四大喜”中的“洞房花烛夜”为主题,陈列有婚礼吉服、传统婚庆用品、婚俗花馍等,栩栩如生的泥塑将高平传统结婚礼制展现得妙趣横生。我们在其中了解高平传统婚俗文化,观看了“出阁礼”“迎宾礼”等民俗表演,亲身感受“喜文化”的魅力。在互动体验中,我们模拟了传统婚礼仪式,我们组织学生参与传统婚礼仪式的模拟,体验“洞房花烛夜”的喜庆。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学生们记录了“喜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在今年的新春佳节,喜镇苏庄特别举办了极光灯展,在非遗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之下,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在实地探访中,我们参加了这一系列活动。首先有“极光夜宴·缘结喜镇”。在这个活动中,光影与音乐相互交融,为我们带来难忘的夜晚体验。灯展以“囍冠启祥”和“缘结喜镇”为主题,结合了传统婚俗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游客可以欣赏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每一个灯组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灯展采用非遗彩灯技艺与现代光影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传统古村落焕发出流光溢彩的魅力,更具年味。在极光灯秀中,利用高新科技手段,以光影为载体,围绕喜镇苏庄的地域历史、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出喜镇苏庄独树一帜的特点在互动体验中,除了极光灯展,我们还体验传统婚俗文化,如抛绣球、出阁礼等,感受几百年前的婚礼场景。我们还欣赏了上党梆子戏曲表演,在喜镇红红火火欢度新春的节日氛围里,感受传统古村落的文化魅力。







在实地探访中,我们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苏庄的微视频。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古建筑文化。我们邀请民俗专家分享苏庄的“喜文化”和古建筑艺术,分享了实地探访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对苏庄的“喜文化”和古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数字技术的运用和非遗文化的结合,为古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未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供稿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唐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