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不仅有巍峨的山脉、广袤的黄土高原,还隐藏着无数珍贵的历史遗迹。在山西晋城高平市的铁佛寺,它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于2月4日来到此地感悟别样的传统魅力。
高平市铁佛寺,这座隐匿于乡间的古代艺术明珠,以其精湛的明代彩塑和独特的铁铸佛像闻名于世。在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组织了一场以“探秘铁佛寺”为主题的实践之旅,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文化挖掘和数字呈现,将传统古建筑的魅力以创新形式展现给更多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铁佛寺的起源已难以追溯,但根据现存的碑文和题记,我们知道它至少在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就已经存在。这座寺庙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它的名字来源于曾经铸造的一尊铁佛,虽然这尊铁佛在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中被毁,但寺庙本身却保留了下来。
铁佛寺的建筑布局严谨,坐北朝南,为一进式四合院,占地面积约892.55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包括南殿(天王殿)、正殿(铁佛殿)、东禅室、西禅室及正殿西耳殿。正殿是寺内的核心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屋顶覆盖着筒板布瓦,绿琉璃勾滴剪边。殿内正中设方形佛坛,主尊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的站像。而最令人瞩目的,则是殿内的二十四诸天彩塑,这些彩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现力,被誉为明代彩塑的巅峰之作。
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彩塑,是这座寺庙的灵魂所在。这些彩塑造型奇特,技艺精湛,堪称明代彩塑的巅峰之作。它们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创造和想象力,通过不同诸天在神态、色彩、装扮上的不断创新,避免了累赘重复,在差异中营造出一种艺术美和秩序美。雕塑师采用细铁丝进行辅助造型,使塑像的弧度更大、线条更为流畅,看起来更加生动和逼真,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
铁佛寺不仅以其建筑和彩塑艺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成功,铁佛寺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游戏中的许多元素都取材于铁佛寺的彩塑,这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座古老的寺庙。铁佛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转变,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保护、旅游发展与地域振兴的深刻探索。
走进铁佛寺,仿佛走进了一段历史,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尊彩塑,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铁佛寺,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千年古刹的艺术魅力。首先是它的历史背景与建筑布局。铁佛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重建于明代。我们从山门进入,依次参观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山门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塑像威严庄重。大雄宝殿是铁佛寺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的铁铸释迦牟尼佛像高大雄伟,展现了明代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铁佛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时期的特色,古朴而庄严,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均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其次是它的彩塑艺术与文化内涵。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彩塑是铁佛寺的精华所在。这些彩塑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其中“西游记”故事彩塑尤为引人注目。我们邀请了当地文物专家进行现场讲解,铁佛寺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学生们通过临摹彩塑图案,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通过问答和讨论,深入了解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这座古老的寺庙,因一尊铁佛而得名,更因《黑神话:悟空》而声名远扬。
《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国产3A游戏,其美术设计团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山西高平铁佛寺内的二十四诸天彩塑作为重要灵感来源。这些彩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游戏中诸多角色和场景的原型。例如,游戏中的马猴精,其腹部设计取材于铁佛寺散脂大将的头颅和配饰局部;而金刚像的盔甲则与铁佛寺崇宁真君的衣饰如出一辙。
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彩塑,以其“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独特手法,展现出极强的立体感和艺术表现力。这些彩塑不仅在现实中令人叹为观止,更在游戏中以全新的姿态呈现给玩家,让古老的艺术在数字世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爆,铁佛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些明代彩塑的风采。为了更好地宣传铁佛寺的文化价值,当地还推出了文创产品,如手机壳、书签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令实地探访的我们惊叹文化与数字交融之美。
铁佛寺与《黑神话:悟空》的结合,不仅是一场游戏与文物的奇妙碰撞,更是历史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振。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不仅让古老的铁佛寺重新焕发生机,也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游戏了解和喜爱上传统文化。
在实地探访中,“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举办了铁佛寺摄影展和文化讲座。在讲座中,邀请文物专家分享铁佛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学生们也分享了实地探访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对铁佛寺的古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古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供稿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唐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