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古称嘉州,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西南大地的璀璨明珠。而乐山大佛,无疑是这颗明珠中最为耀眼的存在,它恰似一颗历经千年岁月精心打磨的稀世珍宝,稳稳地屹立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的滔滔江畔。
尽管乐山大佛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享有盛誉,却未被列入中国传统的四大石窟群之中,且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周边的文化景观也略显单薄,仿佛一位孤独的巨人,默默守望着这片土地。
直至 1994 年,东方佛都横空出世,这片承载着千年佛缘的古老土地,才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东方佛都依循着古人留下的珍贵遗迹,续写着前人未竟的宏伟事业。它选址于世界双遗产的核心地带、乐山大佛一侧的密林深处,巧妙地利用了天然的山体崖壁,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建筑理念与艺术风格。其诞生,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回应,是对乐山大佛千年孤寂守望的温柔慰藉。
唐代,凌云九峰曾 “峰各有寺”,但元明时期,这些寺庙毁于战火与岁月变迁。随着时代发展,乐山大佛景区需要拓展提升,周边土地开发与文化传承保护需平衡。在此背景下,东方佛都规划建设提上日程,它肩负传承古代佛教文化与摩崖石刻艺术、重现凌云九峰昔日辉煌的使命,成为乐山佛教文化当代延续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规划之初,设计者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资料,探寻古人遗迹,决心恢复凌云九峰唐代佛教胜景格局。他们借鉴敦煌、龙门、云冈、大足四大石窟群精华,结合乐山山水地貌,经反复研讨构思,确定 “林隐千佛,洞中百窟” 的规划方案,获众多艺术大师与专家学者认可。
东方佛都的摩崖造像堪称一绝。四川美院的艺术家和工匠采用传统摩崖造像技艺,在坚硬岩石上精雕细琢,让石块化作栩栩如生、慈悲庄严的佛像。这些佛像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神态各异,服饰纹理等细节展现出极高艺术水准。并且,造像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与雕刻手法,使摩崖造像在保留古朴韵味的同时,更具时代特色与艺术感染力,让濒危的摩崖造像技艺重焕光芒。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审视,东方佛都的出现意义非凡。它犹如一条坚韧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古代与现代的文化脉络,将古老的佛教艺术与现代审美观念有机融合,成功塑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佛教文化新景观。在东方佛都的文化长廊中,展示着从古代佛教壁画、经卷到现代佛教艺术作品的丰富藏品,人们既能清晰地看到古代佛教艺术的传承脉络,又能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东方佛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有力地推动了佛教文化在学术界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交流。每年,都有众多的学者、专家汇聚于此,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共同探讨佛教文化的奥秘与发展。
在旅游发展层面,东方佛都的建成更是为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与乐山大佛携手并肩,二者构建起乐山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完整旅游线路,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乐山旅游业繁荣,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也为佛教文化传播搭建了更广阔平台。据统计,自东方佛都建成开放以来,乐山的年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为乐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在乐山的大街小巷,各类特色美食店、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了交通网络,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在乐山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历经千年的漫长等待,乐山大佛终于盼来了东方佛都的诞生。二者相互依存、交相辉映,共同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佛都的出现,不仅是对乐山大佛的完善与升华,更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座崭新里程碑。它让世人真切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强大力量,也让我们对未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在未来的悠悠岁月里,相信乐山大佛与东方佛都将继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前来探寻它们背后深藏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精髓,让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供稿人:秦正)
东方佛都主要景点
第一节 万佛洞
中国最大的石窟群,总长700多米,在山洞里,气势恢宏,世上无双。洞窟由由南往北,六个部分组成:南窟、南过道、中窟、北过道、北窟和地宫。其中地宫,游人见了无不叹为观止。
地宫
天王殿 天王殿长36米,宽15米,高13米。四大天王高9米。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释迦牟尼坐佛像 通高33米,是世上最宏大的山中佛,在原石上雕刻而成。
达摩祖师洞 通长56米,宽17米,高13米。达摩祖师,原印度人,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祖师像高10米。
石刻八百罗汉 目前国内仅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药师佛洞 全洞长45米,宽23米。药师佛高51米。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第二节 大佛湾
三面群峰环抱,三重殿垂直下来,像一把龙椅。两旁的佛像从北魏至宋。
第三节 观音窟
媚态观音 高9米,姿态优美,婀娜端庄,有“东方维纳斯”的美称。
双柱窟 宽大的石窟大厅中央矗立着两组支撑石柱,它是中国唯一的双石柱心神车窟。
千手观音洞 千手观音高9米,造型生动,优美端庄。
第四节 降妖池
降妖池又名佛降魔女,内容展示了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受魔王阻止,波旬派几个妖女前去勾引,佛祖四大皆空,目不斜视。
此佛像为中国刘开渠大师唯一的佛像作品,赵朴初对此有题诗(立旁),称之为“最后的庄严”。
第五节 东方卧佛170米
佛像以山取势,利用自然山体的延伸,南端刻头、北端刻足,中间保留自然植被,宛如一床绿被覆盖着安然恬静涅槃的释迦牟尼佛,其巧、其妙盖过了它的巨大。此佛慧眼欲闭,表情安详,侧身而卧,发人联想。
第六节 印度湿婆
高10米,青铜铸造,四臂作无畏、火焰、象鼻等手印,显示其创造和毁灭宇宙之神力。
第七节 景区东大门
褚红条石砌建,广阔方正的门额上书“东方佛都”四字,这四个字是我国雕刻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在世绝笔。
门洞取佛教中空门、天相门、天作门“三解脱门”之义,门洞间隔作菩萨浮雕,取像为古印度佛像,形态丰腴,媚态十足,门廊周边作灵动的敦煌飞天浅雕像,此寓佛从古印度沿河西走廊传来。(中实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