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破旧货车驶向智能鸡舍:十年磨出97%产蛋率的乡村振兴样本

晨雾还未散尽,位于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化龙村的四川土香源牧业有限公司智慧鸡场已亮起星点灯光。董事长唐勇经过全身消毒后,推开2号鸡舍铁门,三层立体鸡笼中的7.2万只蛋鸡发出“咕咕”的声音,自动喂料机沿着轨道滑行,精准投放含315大卡能量的营养餐;中央集蛋线上,新鲜鸡蛋丝带般流淌,即将通过多道检测工序装入印有溯源码的包装盒。

唐勇查看鸡舍


“唐总又来监工啦?”穿着淡蓝色工装的技术员李周彬笑着招呼。李周彬清晰记得,当他得知一人要管理7万多只蛋鸡时,内心充满了怀疑和犹豫,如今通风系统让鸡舍恒定在21摄氏度,自动通风、自动环控,投料、清粪,全产业链条在数字化管理中严丝合缝。他感叹:“养鸡也太简单了!”

鸡舍


这个由唐勇打造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正以日供14万枚鸡蛋的速度追赶时代。谁能想到,十年前这个揣着全部积蓄跑市场的汉子,还开着破旧的小货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送货。


破局:车轮碾出的品质革命

2015年,唐勇瞄准了鸡蛋市场,他揣着全部积蓄回到家乡资阳雁江创业。创业之初和唐勇一起打拼的只有一辆二手小货车,这辆小车陪伴他7年,里程达到40多万公里,副驾驶座上堆着十几本手写账册,每页都洇着雨渍——那是他跑市场,踏遍田间地头的见证。“最远一次到过了乐山市沐川县,早上4点半就出发,回来已经是下午7点过了。”唐勇站在养殖场门前回忆道。

工人分拣鸡蛋


十年间,这个唐勇跑遍巴蜀大地的沟沟坎坎,把他创办的“蜀香源”鸡蛋送进了娃娃们的课间餐、老百姓的菜篮子、医院的营养餐盘里。

唐勇回忆说,在多年的销售历程中,最忧心的便是蛋品质量。“每年都要自掏腰包多次,将产品送往专业机构检测,生怕‘农残’超标。”

这份较真劲儿让唐勇在行当里攒足了口碑,老客户带新客户,来自资阳、乐山、眉山、雅安、遂宁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市场里最不缺的就是鸡蛋,缺的是能拍胸脯保证的好蛋,如果仍像以前那样逐村逐户收购,不仅人工成本高昂,品质也难以统一。”面对发展困境,唐勇萌生出自建现代化养鸡场的想法。


突围:千万资金押注智能未来

2023年初春,养殖基地的施工蓝图铺满办公桌。唐勇盯着造价表,陷入沉思,共计3000万的投资,遭到家人们的大力反对,唐勇却下定决心:“要建就建标杆、要干就干最好的!”

半年后,智慧鸡舍平地起:环境控制系统像给鸡舍装智能空调,精准调控的温度让产蛋率稳居97%。智慧化改造带来惊人效益:1440平方米的鸡舍住着7.2万只蛋鸡,却只需1名饲养员就能照顾“吃喝拉撒”,饲养效率提升8倍。站在中央控制室的监控墙前,唐勇轻点屏幕,鸡舍各种数据跃然眼前。

四川土香源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鸡蛋


“现在我们的每个蛋,蛋黄能抛接不散,蛋清拉丝如绸。”这就是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带来的稳定品质。

这份品质很快得到市场的回应,全球蛋制品巨头欧福蛋业循着数据找上门,2023年11月,唐勇与欧福蛋业签订了日供15万枚鸡蛋的协议。为保障订单,唐勇果断将3000万的投资提至1.1亿。镇集体经济联合合作社也毅然投入了100万元,这份沉甸甸的信任给予唐勇极大鼓舞。他郑重承诺,一定将养鸡场经营好,在合约期内每年为联合社提供至少15万元的分红。

目前,土香源牧业有限公司2期蛋鸡已入栏,每日产蛋量即将达到14万枚,3期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如今的化龙村飘来淡淡青草香,村民说起这个养鸡场都夸好,鸡场不仅带来每亩1000元的地租溢价,11名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更催生出480米专用公路、风干鸡粪产业链等配套网络。(文/卢凌嘉图/冯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