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居”安思危,“忠”于职守,“学”无止境,是德苴中学的校训,也寄托着德苴人民对德苴学子的殷殷期盼和美好愿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地处德苴,学校名称德苴中学,德才兼备是学校的校训,所以我们确定了以德为核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德苴乡初级中学校长丁智斌介绍,“在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等方式,全面提升德育工作质效。”
以环境为载体,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在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德苴中学根据学校场所使用功能,围绕“德”文化对其进行命名。行政楼“德远楼”寓意高瞻远瞩、胸怀广阔,教学楼“德智楼”“德真楼”“德仁楼”寓意启智润心、实践真知、仁爱育人,教师楼“德范楼”引导教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食堂“德俭楼”引导学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男生宿舍楼“德弘楼”“德毅楼”取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女生宿舍楼“德馨苑”“德雅苑”隐喻才望高雅、貌美芬芳,“德净阳光浴室”洗涤学生们的身心,德兴运动场、德翔运动场上运动奔跑的健儿无不昭示着德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德清树”“德明树”“德正树”等一株株树木以“校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为内容命名,是学生们天然的凉荫读书角。“德聚田园”是学生们劳动实践课程的教育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尽享耕读之乐。“德贤悦读长廊”“德墨文化长廊”彰显德苴学子求知若渴的进取精神。
“目之所及都是‘德’,我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我们寄予的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德苴中学九年级学生郭太裕感触颇深。
除了场所、树木,石头、围墙也是承载“德”文化的重要载体,德苴中学将校训“德才兼备”,校风“求真、求实、团结、创新”分别刻印在石头上,置于师生必经的路口,耳濡目染成为师生的行为指南;将学校内外墙面分版块设计成“美德篇”“自然篇”“运动篇”,展示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托物言志,致力于让每一个场景都会说话,每一处环境都能育人,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以活动为抓手,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传递德中声音守初心,勇立新时代的潮头上,讲好德中故事担使命,学无止境,让我们充实超越拓视野,德才兼备,让我们逐梦飞翔……”音乐教室里,学生们通过比音准、比音色、比节奏等方式练习校歌《德园润馨》。这首校歌由德苴中学教师结合学校实际,融入“德”元素创作而成,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苴中学将“德”文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举办美术、书法作品展,组织红色电影党课、道德主题征文比赛、品德故事分享会、道德与法治手抄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行走的廉政课”“清廉花灯声声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廉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家校联动组织“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走”文明实践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达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
同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等节庆日,开展尊师重教、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
“我们通过召开班会,提升班级文化建设,讲道德小故事,唱礼让之歌等活动,推动德育建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德苴中学教师陈艳芳说道,“寓教于乐,学生容易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要诚实守信,要勤奋努力,要乐于助人,要明辨是非,要遵纪守法……在活动开展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德苴中学九年级学生奎思洁在活动开展中收获良多。
立德树人始于行,育人无声润于心。德苴中学把“德”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各环节,使每个校园空间、每名人民教师都承担起育人的任务,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校园里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德育文化的存在,并践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据悉,德苴乡结合学校特点,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校一品”文化地标,除德苴中学的“德”文化外,还有德苴完小“荷”文化,邑郎完小“竹”文化,青云完小“志”文化,青丰完小“廉”文化,将“德才兼备、廉洁自律、勇攀高峰、向上向善、刚健朴实、勇于创新”的文化融入校园日常,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供稿人: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