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据悉,该方案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为响应交通运输部批复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会同文化旅游厅共同研究编制而成,旨在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方案明确,将紧紧围绕四川境内四条古蜀道(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的路线走向和“蜀道”品牌申遗影响范围,以古蜀道经过区域为重点研究及实施范围,共涉及广元、巴中、达州全域,以及绵阳、德阳、南充、成都市等部分县(市、区),共计7个市37个县(市、区)。规划期至2027年。
按照“打造文旅廊道、串联古今资源、提升游客体验、传承蜀道文化”的总体思路,方案提出构建金牛、米仓、阴平、荔枝四条文旅走廊(简称“四廊”),并打造剑门蜀道、米仓画廊、米仓乡韵、康氧巴山、嘉陵山水五条特色风景道(简称“五道”)。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强化服务供给和品质,丰富蜀道文化内涵,实现交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
具体建设目标包括: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5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200公里以上,提升“四廊”主骨架的技术标准;旅游化改造约500公里,提升“四廊五道”的旅游服务功能和价值;新改建一批普通公路服务区、文旅驿站和观景台,增设指示标志和充电设施;同时,彰显蜀道交通文化的时代价值,扩大蜀道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为建设“大蜀道”,方案提出了六大任务:一是强化区域路网与机场、火车站的衔接转换,支撑游客便捷高效进出;二是结合蜀道遗址遗迹、区域文旅资源等条件,建设“四廊”;三是结合公路建设和旅游化改造,打造“五道”;四是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在途服务,创造无忧出行体验;五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六是探索完善管养制度,提升公路安全行车水平。
该方案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在于:一是创新提出打造四条通道型线性文化旅游走廊,并对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路段实施旅游化改造,构建“四廊五道”大蜀道交旅融合空间格局;二是传承蜀道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打造路地和谐的生态廊道;三是以提升游客体验为导向,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探索拓展空中短途运输接驳、低空旅游等服务,不断丰富交通文化旅游产品。
古蜀道作为北连秦陇、南接巴蜀的古代陆路交通廊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大蜀道”则是以古蜀道遗产资源为核心的交旅融合品牌概念,旨在通过交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四川省交通、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