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探寻非遗进校园,传承匠心融美育 ——桂艺融教团队赴桂林市非遗传承体验馆喜来登站开展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线下非遗传承体验馆的发展情况以及开发桂剧相关的美育教育资源,2025年2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桂艺融教团队前往桂林非遗传承体验喜来登站,开展了一场关于桂剧创演文化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唐颖婷、彭玲、郑彭元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桂剧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在体验桂北傩面具的绘制)

在桂林桂剧展演元素体验馆,非遗传承人详细介绍了桂剧的历史渊源、元素演化及文化内涵,其中特别提到了桂北傩面具的四位角色:名将李靖、武财神赵公明、驱邪避灾邓天王和护法报事灵官。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对桂剧的历史底蕴和美育价值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非遗传承体验馆喜来登站在桂剧文化传承方面表现出色,体验馆位于滨江路,靠近象山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地理位置良好;紧挨喜来登大酒店,借助酒店渠道吸引房客前来体验;同时馆内配备有专业人员为游客、体验者和酒店房客等进行宣传讲解,平时也经常接待学生群体,包括秀峰区桥头小学、飞凤小学、以及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在交流桂剧文化)

然而,传承人也指出,目前桂剧文化与校方的合作还相对欠缺,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融入和桂剧文化进校园的渠道。团队成员了解到体验馆内的桂剧文化体验课程缺乏不同年龄阶段的针对性,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非遗传承体验馆也因为场地和人力方面的原因,研学承载能力较低,无法大规模的承担学校的研学团,只能接待规模较小的亲子体验、散客体验等。

(图为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体验馆前的合照)

广西师范大学桂艺融教团队的成员们对传承人的分享表示收获颇丰,并认为这些实践经验为桂剧创演文化与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启示。他们表示,将结合本次调研的结果,进一步探索桂剧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路径和创新模式,为推广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人:广西师范大学 彭玲 曾焯锋 胡宇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