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浙江省建德市洋溪街道洋溪社区20余名党员志愿者在一江春水国道侧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常态化“劳动一小时”志愿服务机制成效初显。经1.5小时集中清理,1.2公里沿线累计清运枯枝垃圾100公斤,原本散落杂物的边坡恢复清爽面貌。
作为深化居民自治的创新实践,洋溪社区将每周三下午固定为“劳动一小时日”。社区党委书记许其明在现场介绍:“通过半年来常态化开展,已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性机制。”据统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发动居民600余人次,清理卫生黑点52处,周边绿化带蚊虫滋生投诉量下降75%。
值得关注的是,该社区即将启动“劳动一小时2.0”计划,重点构建老幼协同的志愿服务体系。据社区党委书记许其明透露,新阶段将设立“银龄督导团”,组织社区老党员、退休教师开展文明劝导;同步创建“亲子实践基地”,通过环境小卫士等主题劳动培养青少年责任意识。为提升参与积极性,社区拟建立时间银行制度,志愿者可将服务时长兑换为老年康养课程或儿童课后托管服务。
参与劳动的居民王阿姨边擦拭额角汗水边说:“每周三带着工具来劳动已成习惯,看着亲手维护的街道越来越干净,比跳广场舞更有获得感。”据悉,社区正在探索网格化责任养护模式,将主干道划分为10个共建责任区,由居民认领日常巡查维护。
从阶段性活动升级为长效治理机制,洋溪社区通过“劳动一小时”实现三个转变:服务主体从社区包办转向全民参与,服务内容从“环境整治”延伸至“民生服务”,服务对象从普通群体聚焦到一老一小。正如社区党委书记许其明所言:“当社区治理变成每个人的家务事,共建共治共享才能真正照进现实。”(文、图/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