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董伟:税惠赋能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

焊花飞溅,作业车穿梭不停……走进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项目施工现场,300余名工人正忙碌地进行二次结构砌体施工,以及水电管道、消防设施的安装工作。目前,急诊医技楼和住院楼两栋大楼主体均已全面封顶。

作为国家第五批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之一,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项目设计床位1000张,建成后预计每年接诊人数65万人次,将为川南四市、四川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医疗服务。

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也让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董伟倍感振奋。

2023年,初次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董伟曾提出关于支持泸州高站位打造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建议,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回复。当年7月,由泸州市委市政府主牵头申报,山东省立医院为输出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依托医院、四川省和泸州市承担建设责任的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成功获批。

“倍感振奋,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董伟说,这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得到落实的最直接体现,也进一步激励他要认认真真履职,兑现“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担当,我将聚焦百姓急难愁盼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言,践行好人大代表初心使命。”

因为长期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的研究,董伟格外关注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董伟认为,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泸州优势突出。

以医疗条件为例。泸州拥有辐射川渝滇黔结合部6000万人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拥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疗卫生机构9家,建成国家、省、市重点专(学)科162个,医疗卫生资源和条件居四川省第二位、成渝地区第三位。

为进一步实现医药健康产业突破提升,泸州市编制了《泸州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确定了“一核引领、三极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为泸州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出台了《泸州市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提升研发能力、支持平台建设、加快企业培育、完善配套政策四个方面推出二十条政策措施,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让医药企业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扶持,未来值得期待。”董伟介绍,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是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底气。

作为泸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泸州步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近三年享受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1.3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超800万元。“这一笔笔税惠红利,让我们有底气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步长生物负责人杨春说。

通过走访调研,董伟还了解到,泸州税务部门还依托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群众家门口打造了一批“千村万组”税费服务便民点建设,让群众办税缴费更便捷安全。

“这次生病住院花费了近万元,好在我及时办理了医保手续,报销了一部分。”泸州市叙永县兴隆镇茨竹村村民李发坪说:“之前不懂有医保的好处,觉得没生病还得交这么一笔钱,有点浪费,还好有便民点的明白人为我讲解,现在看来这个政策确实好。”

据了解,泸州税务部门在“千村万组”税费服务便民点,招募培训了一批涵盖村(社区)干部、返乡创业新农人、假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等懂政策、会操作的“税费明白人”,由他们负责对有税费业务办理需求的纳税人缴费人进行政策宣传和操作辅导,达到“教会一人、带动一片、服务一方”的效果。

截至2024年底,泸州市已建成“千村万组”税费服务便民点1488个,培养群众身边的“税费明白人”1500余名,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办理社保、医保等基础性征缴业务84.75万人次,解决基层医保、社保费诉求争议543个,化解率达100%,一张覆盖全市500多万人的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网正越织越密。

“税务部门的积极主动作为,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及时落地,为医药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董伟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继续关注、支持税务工作,听取税务声音,争取把更好的做法和建议带上全国两会,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