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福建长汀:多维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

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馆前镇的新型职业农民严春福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他正抓紧对烟田进行补苗、追肥、除杂草等。今年37岁的复兴村村民严春福几年前返乡从事烤烟种植,去年,他在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指导下把35亩耕地打造成了烟稻轮作基地,年收入超过35万元。今年,他计划把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

近年来,该镇像严春福这样的青壮年新型职业农民多了不少。长汀县馆前镇地处三县交界,全镇耕地1.98万亩,平均海拔在52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该镇立足优渥地理气候优势,以建设闽赣边区现代精品农业示范区为目标,纵深推进“三个三”,发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三链融合,春耕动能再升级

“政策链”构建制度保障体系。该镇推行“烟田保护区”制度,建立农资统购平台,实现农资联供降本。2024年签订烟叶收购合同3.45万担,测土配方肥降价12%,落实地膜采购补贴30元/亩。“服务链”推动技术下沉。建立农田气象观测站2处、病虫害监测点1个。实行“1名烟技员+N名种植大户”包联机制,培育35岁以下新型职业农民42人;组建农机跨村作业服务队,农机作业面积同比提升23%。2024年以来,标准化防雹点实现烟田全覆盖,累计预警倒春寒3次,发布烤烟移栽期精准气象预报7期。“资金链”激活生产动能。精准落实普惠性补贴,2024年来累计发放各类衔接资金约73万元,耕地地力补贴约153万元,有效降低耕作成本。统筹烤烟税返还款300余万元,专项推动生物质燃料烤房改造及新购农机“叠加补贴”,累计实现290座传统烤房升级为金属散热器一体机。此外,2024年以来,为142户烟农提供低息贷款约971万元,29户脱贫户提供小额信贷61.8万元,放款利率较常规产品下浮超63%。


三网共建,田间管理再优化

“水网”疏通命脉。馆前镇通过加强水网工程管理和保护,有效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助力农业生产。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超2120万元,建设生态护岸超1550米,清淤河道2450米,新建拦水坝3座;正在建设仰斜式护岸和复合式防洪堤4120米,清淤河道清障4000米。“耕网”筑牢根基。累计投入1.03亿元,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高标准农田项目6个,建立2支无人机植保队,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3.6万亩,绿色防控面积突破4.2万亩,全镇农药使用量减少2.13%。“路网”畅通循环。累计投资超1900万元,完善延伸路网15公里,修建田间机耕道19公里,烟叶运输破损率下降7%。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建成农产品集散中心冷链仓储3200m³,搭载5条乡镇物流专线,蔬菜运输损耗率降至8%以下,吸引30余家外商购销农产品,货运年吞吐量3000余吨,产值达4500万元。


三方联动,产业活力再迸发

政企协同破梗阻。建立全周期“四小时响应”服务机制,实现企业诉求2小时内转办、4小时初步反馈。累计开展“田头办公日”活动9次,现场协调解决设施农用地审批、冷链仓储用电扩容等问题13项。科企融合赋动能。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产学研”融合协作,推进“广优151”等馆前米粉专用稻原种培育优化,实现水稻产量提升11%。建立烤烟标准化示范基地1400亩、早稻种植示范片2处300亩,联合烟技员、制种公司技术员开展“田间课堂”28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2人。村企共建拓富路。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馆前镇培育壮大米粉生产龙头企业城鑫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米粉标准化生产厂房1座、在建1座,吸纳35人就近就业,带动6户脱贫户年均增收2.3万元。(林加涛  严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