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思政课育人新合力 开创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不断汇聚思政课育人新合力,持续开创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2020年12月,学院与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携手共建思政课,奏响了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序曲。四年来,学院接续成为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单位、课程建设专项指导组组长单位,在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政策制定、机制构建、项目申报等相关工作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构建协同模式畅通联动机制

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在探索中创新,逐渐形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U-G-S”协同模式(Universiu-大学,Govement地方政府,Schoo-中小学校),持续推动洁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学院相继与叙永县教体局、古藏县金兰高中、泸县四中等单位签署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共建协议,结对共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目前,协同共建工作已覆盖泸州市二区三县。

202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重要指示精神,与伟人故里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话两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启跨域合作的全新探索与实践。


推进教研协作强化交流互鉴

学院积极将“大思政课”理念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建立健全大中小学集体备课、听课机制,协同攻关跨学段思政课教学“堵点”。通过教学观摩互鉴,教学研讨、专题备课、金课打造等多种形式,持续畅通高校与中小学的教学互动与合作渠道,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交流互鉴,强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协同意识和对话合作,有效改善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情沟通不畅通的情况。

通过集体研讨、选派科研骨干等形式,对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等中、小学校的思政教育立项课题进行深入指导,有效提升课题结题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四年来,学院与共建单位开展一体化教研活动10余场。

此外,学院还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实践教学思路,以石厢子红军长征纪念园、学校校史馆、护国战争博物馆、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江山平远堂、四渡赤水纪念馆等7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4年6月,学院与结对帮扶单位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开展了思政课结对共建活动。


深挖育人元素共建教学资源

学院通过深挖周边的思政元素,大力推进地方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将泸州地方文化、红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与思政课相关理论内容相结合,开发设计成能为各学段思政课所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感受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既传承优秀文化又达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双重目的。近年来,学院立项地方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相关各级课题90余项,有力促进了泸州地方文化、红色文化的“三进”工作。(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