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展非遗魅力 四川盐边红宝乡绷鼓节启幕

3月6日,初春的阳光洒满山间,位于四川省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核桃箐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绷鼓节盛会。这一源自600余年前的苗族特色民俗活动,自2011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正以歌舞展演、民俗技艺展示等多样形式,展现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全乡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一踏入场地,便能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息。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空中,拦门酒已摆设就绪,浓郁的米酒香气扑鼻而来。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向每一位到场嘉宾敬献美酒,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寄托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绷鼓仪式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吹奏芦笙,两名青年抬牛皮列队行进至绷鼓场地


绷鼓仪式的核心场景尤为引人注目。几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正展示着绷鼓制作的全过程,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精湛的技艺让围观者赞叹不已。

随着嘹亮的《生态山歌》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苗族同胞们用歌声传递着苗族的文化与风情,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苗族同胞们欢歌载舞,表达着对丰收的礼赞,也让游客们在欢乐中领略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悉,自2014年建立占地2000平方米的苗族文化传习所以来,当地已举办多次大型绷鼓仪式,系统性保护包括绷鼓技艺在内的多项非遗项目。近年来,红宝苗族彝族乡以绷鼓节为核心,联动周边生态资源,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

该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打造“攀枝花市苗族绷鼓仪式”活动品牌,推动乡村特色文旅、非遗等产业创新发展,让苗族绷鼓节这一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图/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