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多举措推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落地落实。
健全文物保护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立足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雁江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挂牌成立区文物局,并成立文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区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镇街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使用者主体责任,聘请26名文保员负责全区文保单位相关工作,负责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巡查、监管维护等工作。同时,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党政领导、文物主管、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
推动“非遗+”模式,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非遗+惠民。雁江区广泛开展非遗七进活动,全年组织“传统文化送基层”“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文艺活动350余场,覆盖城乡群众超30万人次。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策划“千人剪纸”等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并组织书法家赠送春联福字1万余副,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东峰剪纸走进雁江区第一幼儿园宝莲分园
非遗+旅游。在国家AAA级景区晏家坝乡村公园,打造振声川剧展示体验馆,提供川剧研学、脸谱DIY、川剧化妆拍照等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全新旅游体验。该体验馆年均接待游客10000余人。雁江区川剧传承体验与研学旅游获评四川省2023年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体验基地。
振声川剧展示体验馆
非遗+创新。雁江区组建川剧“资阳河”锣鼓训练班,创作现代川剧小品《王二娘说媒》,这是雁江区近30年首个原创川剧节目,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川剧高腔经典曲牌,昆、高、胡、弹、灯等。创新编排“健身+文化”模式的川剧工间操,在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广泛推广,并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其中省媒体报道30余次。省级非遗东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邵雷创作项目《镂刻万象四川剪纸长卷》入选中国文联2024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是全省唯一入选项目。“光影剪纸熊猫”伴手礼产品荣获2024年四川特色伴手礼称号。
实施三个“一批”,积极培育非遗传承人
公布一批。雁江区秉持非遗传承“关键在人”的理念,注重传承人的发现与培养,积极指导申报,公布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个、市级2个、区级4个。
培训一批。组织全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作者开展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区级培训12次、参加市级培训2次,并组织4所小学的20位小戏苗们走进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人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陈巧茹戏曲工作室开展川剧培训实践活动。
雁江区马鞍学校学生在大课间练习川剧“资阳河”广播体操
培养一批。启动非遗传承人培养行动,在8所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将东峰剪纸和川剧“资阳河”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延时服务特色课程,培养非遗文化爱好者2万余人。同时,建立高校联动机制,在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成立资阳首个高校戏曲社团,推动川剧普及,培育后继人才。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雁江区将继续抓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文、图/肖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