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从天山筑路人到公益“点灯人”,廖加战的逐光之旅——访连州市顺兴汽车维修中心总经理廖加战

编者按:

在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来者。廖加战,这位从广东走出的退役军人,他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勇气、坚韧与奉献。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让每一个章节都闪烁着不凡的光彩,鼓舞着每一位退役军人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广东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优秀市政协委员、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道德模范、最美退役军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清远市人民检察院监督员、连州市关工委创业青年联谊会名誉会长、连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连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连州市总商会会长……众多的头衔和荣誉是一位退役军人43年间无数次汗水凝结的勋章。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怎么能从一名懵懂少年蝶变成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走近廖加战,不仅让人感叹,中国军人的坚韧与不屈、广东人的刚毅与大爱,都能从他身上找到缩影。

热血青春献军旅,独库公路铸军魂

初见廖加战,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洪亮有穿透力的声音,让人瞬间被吸引。这位连续多年担任连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连州市总商会会长的优秀企业家,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挺拔的身姿更是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当被问及是否有过军旅经历时,廖加战爽朗地笑了:“那是一段对我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的军旅生涯!它不仅锤炼了我的意志,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军队的智慧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打造出一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企业团队。”

1959年出生的廖加战,生于”广东省连州市保安镇爱国主义浓厚的农民家庭“。廖加战从小便听着祖父辈们讲述红军的故事、共产党员的使命。从此,红色基因便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受家庭影响,少年时的廖加战心中便有一个理想——到军营去吃苦,到部队去保家卫国。1978年,廖加战毅然应征入伍新疆某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卫士。彼时的新疆天山,寒风凛冽,环境艰苦,皑皑白雪常年覆盖着山脉,呼啸的北风如刀割般刺痛着脸庞。但廖加战没有丝毫退缩,服役期间,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抛头颅,洒热血,刻苦训练军事技能,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在部队中,他迅速成长,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次被评为“优秀战士”。“军旅生涯是我一辈子难忘的经历,我常说,我把青春献给党,党也成就了现在的我。”

最让廖加战刻骨铭心的,是参与修筑独库公路的那段岁月。独库公路,这条贯穿南北疆的交通大动脉,修建过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在海拔数千米的崇山峻岭间,廖加战和战友们面临着高寒缺氧、雪崩泥石流频发等重重危险。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冰冷的雨雪湿透了军装,可他们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一日穿军装,一世存军魂。” 对于退役军人而言,从部队回归地方,无疑是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抉择。适应全新环境、完成角色转变、一切从零起步,这是他们都要跨越的一道坎。廖加战,便是其中一员。退伍后的他,先后在连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对外引进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但廖加战心中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渴望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创业途中勤开拓,议政为民献良策

廖加战常说:“作为退伍军人,宁可在奋进中悲壮倒下,也不在消沉里窝囊度日。”2003年,廖加战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创办连州市顺兴汽车维修中心。创业初期,维修中心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只有几间破旧的厂房和寥寥无几的维修工具。但廖加战坚信,只要用心经营,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他将自己在部队中养成的严谨作风和坚韧精神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对每一个维修环节都严格要求,确保维修质量。

在廖加战的不懈努力下,维修中心逐渐走上正轨。为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他不惜重金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汽车维修不是简单的生意,而是性命相托的战场!这与我从军的初心一脉相承,都是守护百姓安全。百姓将维系全家平安的方向盘交到我们手中,每一颗螺丝的松紧都牵动着万家灯火下的团圆。” 廖加战目光坚定地说道。这份使命感,让维修中心的员工们甘愿在地沟油污里忙碌数小时检修底盘,也会在除夕夜放下碗筷,奔向抛锚的返乡车辆。因为他们懂得,那些车轮滚动的声响,是普通人奔向希望的脚步声。

如今,连州市顺兴汽车维修中心已成为连州市汽车维修行业的领军企业,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拥有全套维修专用设备、工具、维修技术资料和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无论是进口汽车还是国产汽车,他们都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维修及保养。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维修中心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廖加战始终坚守初心,将部队里铸就的忠诚与担当融入到服务社会的每一项工作中。

参政议政,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服务民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自2001年起,他先后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的身份,投身于参政议政的广阔舞台,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解决民生难题的坚实力量。

在清远市人代会分组讨论的现场,廖加战就像一位心系百姓的“传声筒”,将群众的呼声真切地传递出来。他提到,连州至湖南江华公路连州段X388线,这条曾经承载着无数人出行希望的交通要道,由于多年管护缺失,变得千疮百孔,原本短短40分钟的车程,如今却要耗费2个多小时,仿佛一条被束缚的巨龙,严重阻碍着当地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清远市政府听闻后,迅速行动起来,如同果断出击的卫士,组织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很快就为这条“受伤”的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它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生机。

廖加战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积极履职尽责。他提出的《关于要求正确安置使用“电子警察”测速的建议》《关于整治G323国道与南津路交叉路口交通安全隐患的议案》《关于要求尽快迁移南门大道垃圾收集场的议案》等数十份提案、议案,每一份都凝聚着他对群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城市发展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这些提案和议案,推动了一系列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群众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廖加战还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在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中,他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政府与群众,协助政府部门化解了多宗交通事故、征地拆迁、民事纠纷、医疗事故纠纷等。他用耐心和智慧,让矛盾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添砖加瓦,成为社会稳定的 “压舱石”。

廖加战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故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他的事迹也不禁让我们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又能为身边的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时,是否也能像廖加战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公益之路无止境,大爱无疆暖人心

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廖加战忘记回馈社会,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廖加战对教育事业尤为关注,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致力于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圆大学梦。1998年,在湖南永州工作时,廖加战了解到一些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生活困难面临辍学,心中十分痛心。从那时起,他便萌生了资助困难学生的想法。2003年回到连州后,他主动联系连州中学,表达了自己的助学意愿。此后的23年里,他从未间断过对困难学生的资助,累计捐资100多万元,帮助200多名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

在资助过程中,廖加战结识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学生。曾某婷,父母离异后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中考成绩优异的她却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廖加战得知后,立刻伸出援手,每学期资助她1000元,直到她高中毕业。在廖加战的帮助下,曾某婷顺利完成学业,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唐某华,家庭贫困,母亲常年患病,一家人仅靠父亲打杂工维持生计。但他勤奋好学,中考以高分考取连州中学。廖加战了解情况后,每学期捐资1000元助他完成高中学业。唐某华深受感动,学习更加刻苦努力,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学生在廖加战的资助下,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还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除了助学,廖加战还十分关心战友。战友谭少宁因病去世后,他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战友为其扫墓,春节、中秋节也会去慰问谭少宁的家人,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当得知战友郑连发因患尿毒症高位截肢,家庭陷入困境时,廖加战每年都会在8月1日前带头去慰问,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帮助他缓解生活压力。对于曾参与修筑独库公路的战友陈卫星,廖加战更是关怀备至。当他发现陈卫星生活困难,一直住在农村破旧的房子里时,多方联系,牵头发起倡议,动员爱心企业和战友们捐款,为陈卫星筹集了30多万元,帮他建起了新房。陈卫星去世后,廖加战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其孩子读书和生活的责任,让战友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连州市工商联主席,廖加战积极带领工商联成员助力“百千万工程”。他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推动“百会帮百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组织工商联系统帮扶企业、商(协)会到结对镇(乡)开展考察调研活动109场,各镇(乡)拜访企业、商(协)会开展对接活动91场。组织参与“6・30活动”募集善款活动,还围绕“百千万工程”积极建言献策,提交7份意见建议,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带领连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先后获得“2022-2023年广东省‘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2022-2023年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等。

廖加战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奋斗与奉献的故事。他从一名热血军人,成长为成功的企业家,再到热心公益的慈善家,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高尚品质,展现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梦想,积极回馈社会,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