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三阶三层三联”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显著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多年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中心,开展教学和改革。该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钟宝博士教学团队,长期来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三阶三层三联’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模式(见图)。该模式通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层次,将每个层次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低阶、中阶、高阶三个等级,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阶梯式递进。同时,通过知识目标支撑职业需求、能力目标支撑实践创新、素质目标支撑职业素养的“三联”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两性一度”不够,立德树人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层次不清,缺乏以学为中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个性化发展难以支撑;教学评价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手段等问题。成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三阶三层三联教学模式创新

一、构建“三联”机制,实现知识与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解决教学内容“两性一度”不够、立德树人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知识目标支撑职业需求:通过深入调研行业需求,明确知识目标与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在课程设计中,引入真实案例、项目化教学和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接触职业场景,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支撑实践创新:通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将能力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后,逐步过渡到综合实训和创新项目,实现从知识掌握到实践创新的递进。

素质目标支撑职业素养:通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使其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二、实施“三阶三层”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梯式递进,解决教学内容层次不清、学生中心不明确问题。

低阶目标:夯实基础。在低阶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讲授、基础实验和简单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中阶目标:强化应用。在中阶阶段,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和综合实训,引导学生将低阶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阶目标:突出创新。在高阶阶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杂问题的解决。鼓励和指导能力突出的同学,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其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实践创新,构建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个性化发展难以支撑问题。

项目驱动教学:将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竞赛与活动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校企协同育人:引入企业资源,共建实践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参与教学,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锻炼创新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全过程、多维度、动态化、个性化评价,解决教学评价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手段问题。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学习参与度,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多维度指标,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提升。

结果性评价:在传统考试基础上,增加实践能力考核、创新成果展示等环节,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职业素养。

多元化评价主体:引入企业导师、同行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多主体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供稿人: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