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渝中区“政策面对面 服务零距离”民生政策解读活动在大坪街道举行,渝中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交通运输委、区市场监管局、大坪街道的5位发言人化身“政策翻译官”,直面居民急难愁盼,用“接地气”的话语把暖心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
据介绍,近年来渝中区在“一老一小”工作上坚持将养老服务作为“民生温度”的标尺,聚焦居民“家门口养老”需求,全力推进全区“15分钟高品质养老服务圈”,建成养老机构全区现在有34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养老服务站79个、社区老年助餐点41个、家庭养老床位以及适老化改造惠及1000多户。2024年,渝中区通过强化制度供给、深化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推动儿童福利由兜底保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年精准覆盖884名困境儿童,落实政策措施年均发放生活补贴900余万元,实施“福彩助学”补助;同时组织专业服务队伍,对困境、留守、流动儿童等开展心理调适、关爱疏导等服务785人次;积极动员社会参与,开展“学海扬帆”慈善助学,发起“向阳花开关爱儿童”困境儿童慈善募捐项目。
就业方面,渝中区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以“结构性破题”推动就业供需适配,实现就业扩容与产业升级、技能迭代、区域协同的深度耦合。连续两年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表彰,获评全市首批“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新增5个市级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相关工作情况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出行方面,渝中区已建成轨道站点28个、公交站点300个、公交线路112条、改造公交换乘站32处,如今在渝中任何一个居民区步行15分钟内必有换乘站点,100米内公交轨道接驳基本全覆盖,50米公轨接驳率达86%,真正实现“出门乘公交、换乘通全城”,交通“大动脉”作用明显。另外,针对背街小巷常规公交车开不进去的问题,创新选用11座电动小巴,开通8条小巷公交线路,覆盖28个社区,串联30家医院和35所学校,年服务乘客200万人次,通过这组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民生摆渡车”,打通了交通“微循环”。
为了方便老旧住宅居民“上楼下楼”,从2017年起,渝中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将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增进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大事。近几年,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优化流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渝中”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加装电梯204台,惠及居民8088户。大坪街道在公共服务、便民惠民方面按照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依托“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把辖区划分为了4个建设圈,通过开了社区院坝会、入户调研,建立了居民的需求清单。同时和毗邻的、相邻的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一起开展跨区的民生服务事项。截至到目前,通过“两地办理、一地共享”的形式,已经为500多户居民提供了医保、社保等方面的民生服务,联合谢家湾街道成立了“坪湾”联巡队伍,通过联合整治解决了20多件矛盾纠纷等问题,现在已经有超过1万人次的居民共享社区食堂和社区医疗保障。
大坪街道在公共服务、便民惠民方面按照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依托“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把辖区划分为了4个建设圈,通过开了社区院坝会、入户调研,建立了居民的需求清单。同时和毗邻的、相邻的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一起开展跨区的民生服务事项。截至到目前,通过“两地办理、一地共享”的形式,已经为500多户居民提供了医保、社保等方面的民生服务,联合谢家湾街道成立了“坪湾”联巡队伍,通过联合整治解决了20多件矛盾纠纷等问题,现在已经有超过1万人次的居民共享社区食堂和社区医疗保障。